[发明专利]一种D柱下接头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20840.0 | 申请日: | 2014-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096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钟巧波;韦超忠;许冰;刘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4 | 分类号: | B62D25/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8 | 代理人: | 胡玉;黄晓笛 |
地址: | 545007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体结构,尤其涉及一种D柱下接头结构。
背景技术
D柱下接头结构是车身重要结构之一,此接头结构的好坏,直接影响白车身一阶模态的高低。请参阅图1,为传统方案的D柱下接头结构示意图,所述结构主要包括D柱下加强板11、D柱下外板12、后护板13、后端横梁内板14、后端横梁外板15,其中,D柱下加强板11未与后端横梁内板14搭接,刚度不连续,尾门框下角部易出现应力集中导致开裂; D柱下外板12与后端横梁外板15为单板搭接,未形成腔体支持,易变形,刚度性能弱;D柱下加强板11与D柱下外板12无搭接,结构稳定性差; 为保证焊接,后端梁外板15需要开工艺过孔,影响刚度连续性。造成尾门框零件模态低,D柱下接头刚度弱。
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D柱下接头结构,用于解决D柱下接头结构稳定性差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D柱下接头结构,包括D柱,所述D柱包括D柱下外板、D柱下加强板;所述D柱下加强板的两个板边搭接在所述 D柱下外板的内侧面,形成腔体结构。
所述的D柱下接头结构中,所述D柱下加强板呈拱面,其两端与所述D柱下外板的内侧面搭接;所述拱面的内拱面与D柱下外板的内侧面形成腔体。
所述的D柱下接头结构,还包括后端横梁结构,所述后端横梁结构包括后端横梁内板、后端横梁外板;所述后端横梁内板具有内板底面和内板侧面,所述后端横梁外板具有外板顶面和外板侧面,所述内板底面与所述外板侧面棱边搭接、所述内板侧面与所述外板顶面棱边搭接,形成两端开口的腔体结构。
所述的D柱下接头结构中,所述后端横梁结构还包括两后端横梁加强板,所述后端横梁加强板焊接在后端横梁两端。
所述的D柱下接头结构中,所述 D柱下外板的下端处、所述D柱下加强板的下端处、所述后端横梁内板的两端和所述后端横梁外板的两端均开有螺孔;所述D柱与后端横梁结构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
所述的D柱下接头结构,还包括后护板,所述后护板与所述后端横梁内板搭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D柱下接头结构,包括D柱下加强板,利用D柱下外板与所述D柱下加强板搭接成封闭腔体,使二者之间相互助力,提高了D柱的刚度,保证了刚度的连续性,进而提高了与所述后端横梁形成的车后部结构的刚度,提高了白车身模态。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技术方案横切面示意图。
图2a为本申请提供的D柱下端示意图。
图2b为本申请提供的图2a中A-A截面示意图。
图3a为本申请提供的后端横梁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本申请提供的后端横梁另一种实施例一端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申请提供的D柱下接头连接示意图。
图4b为本申请提供的车内看D柱下接头示意图。
图4c为本申请提供的图4a中B-B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D柱下接头结构,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申请提供一种D柱下接头结构,解决D柱下接头结构稳定性差的问题,包括D柱和后端横梁结构。请参阅图2a,其为本申请提供的D柱下端示意图。如图2a所示,所述D柱下端包括加长型D柱下外板21、D柱下加强板22,所述D柱下加强板22的两个板边搭接在所述 D柱下外板21的内侧面,形成腔体结构。
进一步的,请一并参阅图2b,其为本申请提供的所述D柱的横截面示意图,如图2b所示,所述D柱下加强板22呈拱面,其两端与所述D柱下外板21的内侧面搭接;所述拱面的内拱面与D柱下外板21的内侧面形成腔体,确保所述D柱的刚度连续性,有利于提高D柱的稳定性,在与所述后端横梁结构连接的时候,相应的提高车身后部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208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