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点监测净化系统及其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20170.2 | 申请日: | 2014-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3527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汤进举;陈茂勇;朱磊;廖亮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沃斯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9/00 | 分类号: | A61L9/00;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 代理人: | 姚垚;张荣彦 |
地址: | 21516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室内环境监测 主机 多点监测 控制模块 净化 子区域 无线通信模块 存储器 净化区域 净化系统 身份码 匹配 位置信息控制 监测信息 净化效率 输出监测 网络布局 监测 灵敏 存储 网络 | ||
1.一种多点监测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净化主机和多个室内环境监测装置,多个所述室内环境监测装置分别设置在待净化区域的各个子区域内,多个所述室内环境监测装置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净化主机构成一个多点的监测网络;
所述净化主机内设有控制模块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室内环境监测装置的ID身份码及该室内环境监测装置所处子区域的位置信息,且ID身份码与位置信息对应匹配;
所述室内环境监测装置对待净化区域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输出监测信息给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监测信息包括空气质量信息和室内环境监测装置的ID身份码,所述控制模块按照所述监测信息中的ID身份码确定与其匹配的子区域,按照该子区域的位置信息控制所述净化主机的行走方向,使其进入相应位置进行净化作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点监测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环境监测装置主要包括有温湿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粉尘传感器或有害气体传感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点监测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分别设置在各个子区域内的所述室内环境监测装置的种类不同。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点监测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子区域内设置的室内环境监测装置的数量为多个。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多点监测净化系统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在待净化区域的多个子区域内分别设置室内环境监测装置;
步骤200:启动室内环境监测装置,对待净化区域的各个子区域进行实时监测;
步骤300:室内环境监测装置对实时空气质量数据进行监测判断,发现空气质量数据超标则发送监测信息给净化主机;
步骤400:净化主机根据监测信息运动并进入相应的子区域内进行净化作业;
所述监测信息包括:空气质量信息和室内环境监测装置的ID身份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00具体包括,当实时空气质量数据小于阈值时,继续进行实时监测;当实时空气质量数据大于阈值时,发送监测信息给净化主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00和步骤200之间,还具体包括:
步骤110:所述净化主机在整个待净化区域内行走,并对各个子区域进行360°扫描,生成待净化区域地图;
步骤111:在待净化区域地图中建立室内环境监测装置的ID身份码与子区域之间的对应关系;
具体包括:
(1)在待净化区域地图中的子区域位置人为输入对应的室内环境监测装置的ID身份码;或者,
(2)在所述室内环境监测装置上设具备身份信息的标记,所述净化主机通过所述具备身份信息的标记识别所述室内环境监测装置,并确定其在待净化区域地图中对应子区域的位置,并将设置在该子区域内的室内环境监测装置的ID身份码作对应标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为输入包括:通过手机或ipad终端输入,或通过该多点监测净化系统本身的交互界面输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00具体包括,净化主机按照所述监测信息中的ID身份码确定与其匹配的子区域,按照该子区域的位置信息控制所述净化主机的行走方向,使其进入相应位置进行净化作业。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00进一步包括:当同一个子区域内设置一个以上不同类型的室内环境监测装置时,分别对每一种类的监测数据和阈值进行判断,并对不同种类的室内环境监测装置之间进行优先判断。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优先判断包括:计算监测数据超出阈值的百分比数值,数值最大的子区域优先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沃斯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科沃斯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2017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