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荧光探针AH及其制备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13837.6 | 申请日: | 2014-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2460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贾燕;韩克利;李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H19/207 | 分类号: | C07H19/207;C09K11/06;C07H1/00;G01N33/52;G01N21/64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荧光 探针 ah 及其 制备 应用 | ||
1.一种荧光探针AH,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荧光探针的结构为结构I所示,
结构代号:AH。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探针AH的制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荧光探针为以2’2羟苯基苯并噻唑(HBT)作为荧光母体,在体内普遍存在的小分子5’磷酸核糖腺苷(简称AMP)上引入HBT;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1)三氯氧磷与HBT于溶剂中搅拌反应后,真空下70℃加热蒸干;
2)步骤1)中得到的产物冷却后,加入溶剂,搅拌后,加入2’3’-O-isopropylideneadenosine,室温下搅拌反应10h后,真空下70℃加热蒸干,再加少量水,搅拌1h,与正丁醇共沸旋干;
3)步骤2)中得到的产物经硅胶柱层析纯化得化合物2’3’-O-isopropyadenosin 5’(HBT-phosphate);
4)取步骤3)所得产物溶于醋酸和水中,冷凝回流,之后与正丁醇80℃下共沸旋干,甲醇洗涤产物三次,得到最终产物AH。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HBT与三氯氧磷的加入量为1:3-10;步骤2)中2’3’-O-isopropylideneadenosine的加入量为第一步中HBT加入量的1.2-1.5倍;步骤3)中色谱法的rf为0.1,所述的二氯甲烷与甲醇的比例为10:1;步骤4)中加入的醋酸和水的量为4:1,冷凝回流的温度为100℃,时间为2h;所述步骤1)和步骤2)中,所用的溶剂为无水吡啶;所述的步骤1)—4)中搅拌的方式为磁力搅拌。
4.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探针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荧光探针可以用于非疾病诊断方面碱性磷酸酶的定性或定量检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荧光探针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荧光探针和碱性磷酸酶的作用模型符合双位点酶动力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荧光探针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荧光探针应用于非疾病诊断方面检测碱性磷酸酶时,其是生成具有结构II的化合物,从而导致荧光变化;
结构名称:2’2羟苯基苯并噻唑(HBT)。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荧光探针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非疾病诊断方面定量检测碱性磷酸酶中的应用,所述的荧光探针与碱性磷酸酶作用后,512nm处检测得的荧光强度正比于碱性磷酸酶的活性。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荧光探针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荧光探针可用于细胞内碱性磷酸酶的非疾病诊断方面检测,实现细胞内碱性磷酸酶的荧光成像。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荧光探针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荧光探针可用于斑马鱼体碱性磷酸酶的显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1383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阻燃剂
- 下一篇:一种钻井液润滑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