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跨骑型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90692.2 | 申请日: | 2014-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1250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2 |
发明(设计)人: | 寺田充;辻和夫;高野将美;铃木敬哉;三浦将平;清治达也;河野翔;横村光;与仓康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J35/00 | 分类号: | B62J35/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海坤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跨骑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内置了燃料泵的燃料箱的跨骑型车辆,尤其涉及采用使主框架为1根的框架形式且避免燃料泵座面周边的烦杂化的技术。
背景技术
公开了如下结构:沿着车身中心将1根主框架以后方倾斜下降的方式向前后方向配置,从该主框架的后部使左右一对的座椅轨道以向后方倾斜上升的方式延长,在上述的主框架和座椅轨道上配置燃料箱,使该燃料箱的底部为前侧沿着主框架的倾斜面,使后侧为大致水平部而沿着座椅轨道,并将燃料箱的底部隔开间隔地支承在主框架和座椅轨道上;以及将燃料泵内置在燃料箱内,在燃料箱的底部后侧设置平坦面的燃料泵座面。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43213号公报
【发明的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燃料箱的底部设置燃料泵座面的情况下,需要向其下方配置燃料供给软管、电线等,且需要在燃料泵座面与其下方的框架构件之间设置规定的间隔来确保燃料泵座面周边的部件配置空间。
然而,如上述现有例那样配置1根主框架和左右一对的座椅轨道时,因这些框架构件而使燃料泵座面周边的部件配置空间受到制约,因此燃料泵座面周边的部件配置变得烦杂。
而且,在主框架为1根的形式中,必须从主框架的后端部使缓冲托架向后方延伸出,并在该缓冲托架上支承后轮悬架的后缓冲单元的上端部,因此,燃料泵座面周边变得更加烦杂。
发明内容
因此,本申请的目的是在主框架为1根的框架形式的车辆中,避免燃料泵座面周边的烦杂化,使部件配置具有富余度。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跨骑型车辆,其特征在于,具备:
车架10,其具备支承前叉的头管13、从该头管向后方延伸的一根主框架50、从该主框架50的后端部向下方延伸出的左右一对的枢轴框架54;
后摆臂40,其前端摆动自如地支承于所述枢轴框架54且在后端支承后轮;
缓冲单元60,其支承于该后摆臂40和缓冲托架58,该缓冲托架58向所述主框架50的后部安装;
左右一对的座椅轨道62,它们在所述车架10的后部前后延伸而对座椅24进行支承;以及
燃料箱22,其支承于所述车架10,
在该燃料箱22的后部内置有燃料泵76,
在所述燃料箱22的底面后部设置平坦的燃料泵座面96,并且所述座椅轨道62以其前端部62a与所述缓冲托架58的侧面结合的方式向后方延伸。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以上述第一方面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托架58对所述缓冲单元60的上端部60a支承的支承位置在侧视观察下设置得比所述燃料泵座面96靠后方。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以上述第一或第二方面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的座椅轨道62的前端部62a由横板63连结。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以上述第三方面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的座椅轨道62的前端部62a分别使前方侧向下方弯曲。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以上述第四方面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托架58的上表面58a为平坦面,且在侧视观察下与所述左右的座椅轨道62的前端部62a交叉。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以上述第一至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在侧视观察下,所述座椅24的前端24a比所述燃料泵座面96的中心向前方延伸。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即使沿着车身中心设置1根主框架且在该主框架的后部设有缓冲托架,由于座椅轨道的前端部向缓冲托架的侧面结合而向后方延伸,并且其连结部配置在比燃料泵座面的中心点靠后方的位置,因此在燃料泵座面的下方也会不存在座椅轨道。因此,燃料泵座面下方不会变得烦杂,能够使燃料泵座面周边的部件配置具有富余。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由于缓冲托架中的缓冲单元的上端部安装位置在侧视观察下设置得比燃料泵座面靠后方,因此缓冲单元安装位置能够以避免成为座椅轨道结合部或燃料泵的阻碍的方式进行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由于设有将左右的座椅轨道前端部连结的横板,因此能够向该横板安装燃料箱后端。而且,能够将座椅轨道的刚性调整为最佳。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由于左右的座椅轨道的前端部分别使前方侧向下方弯曲,因此能够消除座椅轨道对燃料泵座面周边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906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行车液压操作设备
- 下一篇:用于车辆支柱的外板及其制造方法和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