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蜂花粉及蜂花粉的发酵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82552.0 | 申请日: | 2014-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866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庸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金庸 |
主分类号: | A23L1/076 | 分类号: | A23L1/076;A23L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11255 | 代理人: | 毛燕生 |
地址: | 101101 北京市通州***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蜂花粉 发酵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保健食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蜂花粉及蜂花粉的发酵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益生菌制品多采用益生菌直接与液态牛乳或豆乳发酵,得到功能性的酸牛奶或者酸豆奶。其余则采用液态发酵,直接收集益生菌菌体,制作成益生菌粉剂、片剂或者胶囊。采用液态发酵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对环境污染较大,后处理比较困难,机器设备操作繁琐。
同时,蜂花粉直接食用不容易消化吸收,很多人对蜂花粉过敏。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蜂花粉所述蜂花粉包含蜂花粉原料和作为发酵剂的益生菌。
进一步地,所述益生菌采用乳双歧杆菌或植物乳杆菌或嗜酸乳杆菌。
进一步地,所述益生菌的活菌数为1×109-5×109CFU/g。
进一步地,所述蜂花粉还包含中药材,所述中药材与所述蜂花粉原料的配比为1:5~1:10。
进一步地,所述中药材选用人参或黄芪或川芎或丹参或黄连或板蓝根或半夏或茯苓。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蜂花粉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蜂花粉原料中加入益生菌,对所述蜂花粉进行发酵。
进一步地,所述发酵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蜂花粉原料和水制得固态培养基;
步骤2)在所述固态培养基上接种1×109-5×109CFU/g的所述益生菌;
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产物于34-38℃发酵18-48小时;
步骤4)发酵结束后获得固态发酵物,在所述固态发酵物中添加固态发酵物质量5%-10%的果聚糖作为保护剂;
步骤5)将步骤4)得到的产物在真空下冷冻干燥10-24小时;
步骤6)将步骤5)得到的产物粉碎和过筛,得到益生菌发酵的蜂花粉。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的固态培养基中的含水量为50%-65%。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的益生菌为乳双歧杆菌或植物乳杆菌或嗜酸乳杆菌。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所述产物中包含的所述乳双歧杆菌或所述植物乳杆菌或所述嗜酸乳杆菌在发酵40小时后,所述乳双歧杆菌或所述植物乳杆菌或所述嗜酸乳杆菌的游离氨基碳氮含量分别为401.9umol/g或490.1umol/g或629.1umol/g,同时,小肽含量分别增加了91.3%或81.2%或60.7%。
本发明的益处为:采用益生菌混合固态发酵蜂花粉,生产成本低,投资的资金较少,在下游处理方便,污染小。生产出的发酵蜂花粉,可以调节人体肠道功能。蜂花粉中含有的蛋白质被分解成小肽和游离氨基酸,有利于肠胃的消化吸收,去除过敏源。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蜂花粉,包含蜂花粉原料和作为发酵剂的益生菌,所述益生菌的活菌数为1×109-5×109CFU/g。
本实施例的技术效果:生产出的发酵蜂花粉,可以调节人体肠道功能。
在优选方案中,益生菌采用乳双歧杆菌或植物乳杆菌或嗜酸乳杆菌,益生菌的活菌数为1×109CFU/g或3×109CFU/g或5×109CFU/g。
本实施例的技术效果:生产出的发酵蜂花粉,可以调节人体肠道功能。
在优选方案中,所述蜂花粉还包含中药材,中药材与蜂花粉原料的配比为1:5或1:7或1:10。
在优选方案中,中药材选用人参或黄芪或川芎或丹参或黄连或板蓝根或半夏或茯苓。
本实施例的技术效果为:采用人参或黄芪可以起到补益的作用;采用川芎或丹参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采用黄连或板蓝根可以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采用半夏或茯苓可以起到祛痰的作用。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蜂花粉的发酵方法,在蜂花粉原料中加入益生菌,对所述蜂花粉进行发酵。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蜂花粉原料和水制得固态培养基,所述固态培养基中的含水量为50%-65%;
步骤2)在所述固态培养基上接种1×109-5×109CFU/g的所述益生菌;
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产物于34-38℃发酵18-48小时;
步骤4)发酵结束后获得固态发酵物,在所述固态发酵物中添加固态发酵物质量5%-10%的果聚糖作为保护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金庸,未经王金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825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