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驱动电机悬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82362.9 | 申请日: | 2014-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606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冯浩;汪先锋;游海涵;陈青生;谷裕石;邬景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00 | 分类号: | B60K1/0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驱动 电机 悬置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驱动电机悬置结构。
背景技术:
之前的电机悬置结构受力存在问题,导致车辆运行过程中产生俯冲现象和异响,由受力分析可知电机托梁和软垫在受力过程中,电机缸体斜面施加给支架的压力传递到电机托梁上只是垂直方向受力,水平方向没有受到力的分解,所以结构受力情况不理想,水平方向容易滑动,产生各种异常现象。
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汽车驱动电机悬置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改变水平方向滑动现象的汽车驱动电机悬置结构。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驱动电机悬置结构,用于将电机系统连接悬置于车架上,所述电机系统包括电动机及连接于电动机的变速器,所述电动机包括电机缸体及电机缸体斜面,所述汽车驱动电机悬置结构包括前悬置左缸体支架、前悬置右缸体支架、前悬软垫、前悬置托梁、后悬置缸体支架、后悬置托梁及后悬软垫,所述前悬置托梁上设有与前悬软垫配合的第一斜面,来自电机缸体斜面的压力在通过前悬软垫传递后施加到第一斜面上,所述施加的力的悬置受力点在力传递的方向上,该施加的斜向力分别形成施加给前悬置托梁的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力,所述后悬置托梁上设有与后悬软垫配合的第二斜面,来自电机缸体斜面的压力在通过后悬软垫传递后施加到第二斜面上,所述施加的力的悬置受力点在力传递的方向上,该施加的斜向力分别形成施加给后悬置托梁的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力,水平方向受力传递到车架上和车架形成一个完整的力的闭环。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汽车驱动电机悬置结构改进之后用的是全新设计的托梁和缸体支架,在保证结构强度、安装合理的同时,又解决了受力不合理的问题,来自电机缸体斜面的压力在通过软垫传递后分别施加给电机托梁的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水平方向受力传递到车架上和车架形成一个完整的力的闭环,更改之后的结构水平方向滑动现象有所改观,没有产生异响和俯冲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汽车驱动电机悬置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汽车驱动电机悬置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汽车驱动电机悬置结构中前悬置左缸体支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汽车驱动电机悬置结构中前悬置右缸体支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汽车驱动电机悬置结构中前悬置托梁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汽车驱动电机悬置结构中后悬置缸体支架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汽车驱动电机悬置结构中后悬置托梁的示意图。
其中:
2-前悬置左缸体支架;3-前悬置右缸体支架;4-前悬软垫;5-后悬置缸体支架;6-前悬置托梁;7-后悬置托梁;8-后悬软垫;21-第一平面;22-第二平面;23-侧平面;31-第三平面;32-第四平面;33-第二侧平面;51-第五平面;52-第三斜面;53-过渡圆弧面;61-第一斜面;71-第二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改变水平方向滑动现象的汽车驱动电机悬置结构。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汽车驱动电机悬置结构,用于将电机系统连接悬置于车架上,所述电机系统包括电动机及连接于电动机的变速器。所述电动机包括电机缸体及电机缸体斜面。
如图1、图2、图5、图7所示,所述汽车驱动电机悬置结构包括前悬置左缸体支架2、前悬置右缸体支架3、前悬软垫4、前悬置托梁6、后悬置缸体支架5、后悬置托梁7及后悬软垫8。所述前悬置托梁6上设有与前悬软垫4配合的第一斜面61,来自电机缸体斜面的压力在通过前悬软垫4传递后施加到第一斜面61上,所述施加的力的悬置受力点在力传递的方向上,该施加的斜向力分别形成施加给前悬置托梁6的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力。所述后悬置托梁7上设有与后悬软垫8配合的第二斜面71,来自电机缸体斜面的压力在通过后悬软垫8传递后施加到第二斜面71上,所述施加的力的悬置受力点在力传递的方向上,该施加的斜向力分别形成施加给后悬置托梁7的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力。水平方向受力传递到车架上和车架形成一个完整的力的闭环。
如图5及图7所示,所述第一斜面61与第二斜面71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45度。
如图3所示,所述前悬置左缸体支架2包括第一平面21、与第一平面21相互平行的第二平面22及连接第一平面21与第二平面22的侧平面23,所述第二平面22与前悬软垫4相互抵压,所述第一平面21与第二平面22与第一斜面61相互平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823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