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型内燃机节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63514.0 | 申请日: | 2014-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7325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发明(设计)人: | 周洪林;徐松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康龙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5/12 | 分类号: | F02M25/12 |
代理公司: | 湖州金卫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32 | 代理人: | 赵卫康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州市湖州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型 内燃机 节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节油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型内燃机节油器。
背景技术
目前能源危机已成为制约世界经济发展最为头疼的问题。如何在有限的石油资源、较低成本和减少污染的基础下实现节油智能控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现有的机动车大多数是以汽油、柴油为燃料,利用空气中的氧气助燃,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较低,直接导致发动机燃烧不充分,则现有的方法利用高压电晕法制取臭氧并和空气混合送入发动机气缸燃烧,如发明专利CN101793210B,其中该装置需要将低压直流电源转换为高频高压电源以为混合气体高压电晕过程提供智能电源控制,但高频高压的电源会产生电磁波和噪音,对本装置及车载的其他仪表共同工作时会产生干扰甚至会造成死机,另外高频高压的电源存在安全隐患。针对上述问题,电解水方式逐步替代高压电晕方式产生混合气体,不仅环保且节约成本;而电解水方式智能节油器一般由多个分体式装置构成,分置在内燃机的排气管、进气歧管等多处位置,如发明专利申请CN102477921A,装置安装、维护不便捷,且该智能节油器未有电解水循环设置且未考虑实时监测水温、液位、电源电压等信号,实现全方面的智能节油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一体式的智能型内燃机节油器,不仅具有水循环过程,且具有实时监测水温、液位、电源电压功能,确保水电解过程稳定持续进行,实现智能节油控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包括用以控制所述节油器智能工作的电源组件、用以循环供水的水路组件、用以输送混合气体的气路组件、以及用以产生由臭氧、氧气和氢气组成的混合气体的至少一个电解模组,所述电源组件与所述电解模组电连接,所述水路组件与所述电解模组以水循环方式沿纵轴方向连通,所述水路组件与所述气路组件沿纵轴方向连通;所述电解模组、所述水路组件、所述气路组件和所述电源组件由大外壳、背板和小外壳封装成一体,其中所述电解模组与所述水路组件通过围板与所述气路组件和所述电源组件相隔离。
该智能型内燃机节油器为一体式,结构简单易于安装维护;其中水路、电路、气路相互分割设置,且水路、气路均在纵轴方向设置,实现快速电解、水循环加快、混合气体加压后快速送入内燃机的过程。该节油器通过水路组件实现电解水循环过程,以确保电解过程持续不断,而通过电源组件实施检测温度、液位和电源电压并控制电解水温度、提醒使用者添加纯净水和提供可调节电解电流给电解模组,以使电解过程高效,进而提高节油器节油率。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气路组件包括鼓风部件、盖板、风道板、隔水板;具有向外凸起且细长的出气口的所述盖板、底侧和边侧分别具有通气口和进风口的所述风道板、以及具有溢出口的所述隔水板依次从上至下设置于所述围板上方;所述盖板与所述风道板之间形成容纳混合气体的空腔,所述空腔内置有所述鼓风部件。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隔水板还具有防水倒角。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水路组件包括上水箱、下水箱、连通所述上、下水箱的输入水管和输出水管、与所述下水箱连通的注水管、以及由可拆卸的所述小外壳遮蔽的注水口。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电源组件包括显示部件、开关部件、控制部件、外接电源口。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显示部件包括用以指示待机状态的第一指示灯、用以指示所述电解模组工作状态的第二指示灯、用以显示电解电流的电流表;所述开关部件包括用以连接外部电源的电源开关和用以手动停机维护节油器的维护按钮。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控制部件包括均设置于所述围板边侧的PCB板、分流器、继电器和DC-DC电源,以及均设置于所述水箱内的温度传感器、液位传感器、制热部件和制冷部件;所述外接电源口、所述第一指示灯、所述PCB板、所述继电器、所述第二指示灯、所述DC-DC电源、所述分流器、所述电流表、所述电解模组依次电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所述制热部件和所述制冷部件与所述PCB板电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还包括散热部件,所述散热部件有设置在所述背板上且正对所述电解模组的第一散热部件;设置在所述背板且正对所述下水箱的第二散热部件;设置在所述围板侧边且通过网罩与所述大外壳连接的第三散热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康龙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湖州康龙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635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燃机燃料活化装置
- 下一篇:真空射流喷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