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边缘提取与图像融合技术的压缩感知补偿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37813.7 | 申请日: | 2014-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174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08 |
发明(设计)人: | 金志刚;赵明昕;卫津津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7/00 | 分类号: | G06T7/00;G06T5/5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12201 | 代理人: | 程毓英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边缘 提取 图像 融合 技术 压缩 感知 补偿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数字图像处理与压缩感知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结合图像的边缘提取与空间域融合技术,以预提取的图像边缘信息作为基本压缩感知重构结果的补充,以增强图像传输质量的压缩感知补偿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压缩感知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采样、传输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在数字图像处理领域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发展。在当前的图像传输领域,仍然存在由于采样、测量方式并不完全恰当与不可靠信道传输中存在噪声干扰、网络丢包等原因引起的,压缩感知图像重构效果模糊、准确性欠佳的现象。如何进一步提高传输图像质量,增强传输系统抵抗不可靠信道的影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早期的一些方法结合多特征编码的思想,将原图像分为多个独立描述进行编码,由多信道传输,各描述可独立恢复质量可接受的原图像。该方法可保证实时数据在不可靠信道传输中的数据恢复质量,但其抗丢包、误码的性能以及信号的重构质量严重依赖于所接收到的描述个数,随描述个数增加,编码复杂度增大,编码效率也相应降低。随后发展的基于压缩感知的多描述编码方法,应用压缩感知技术对变换后图像进行交织抽样形成的子图像,进行观测、压缩、重构。由于所有传输数据都位于同一稀疏域,因而对抗不同种噪声干扰的能力有限,传输代价较大,且没有针对性的改善图像的重要特征,如,边缘特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改善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传输代价较小、抵抗噪声能力较好的基于压缩感知技术的图像传输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边缘提取与图像融合技术的压缩感知补偿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在发送端,输入待传输的原图像I,分为两个阶段预先提取原图像I的边缘特征:边缘检测阶段,对I进行边缘检测,输出二值化矩阵BW1_0,边缘位置置1;边缘提取阶段,将BW1_0与原图像I相乘,得到包含原图像边缘信息的稀疏矩阵BW1;
(2)采用压缩感知测量方法对原图像I进行空域随机采样,得到原图像的低维投影矩阵BW2;
(3)将包含原图像边缘信息的稀疏矩阵BW1与原图像的低维投影矩阵BW2中的元素信息整合,进行传输;
(4)在接收端,对传输数据进行判断、分割,根据包含原图像边缘信息的稀疏矩阵BW1进行边缘解码,得到边缘解码图像BW1_t,根据原图像的低维投影矩阵BW2,采用压缩感知重构方法对原图像的低维投影矩阵进行重构,得到压缩感知重构图像BW2_t;
(5)对步骤(4)得到的两个图像进行配准,运用空间域融合原理进行融合,输出最终结果BW3,其中,图像融合方法遵循如下规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378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彩色图像和单色图像的图像处理
- 图像编码/图像解码方法以及图像编码/图像解码装置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处理方法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形成方法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