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水水磨糯米粉的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19502.8 | 申请日: | 2014-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227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方德清;郭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龙旺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1/10 | 分类号: | A23L1/10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 代理人: | 罗韬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水 水磨 糯米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粮食加工领域,涉及一种水磨糯米粉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糯米制成的米粉,比起其他的谷物,更适合制作冷冻食品,广泛用于食品业、冷饮业、民间及饭店制作元宵等等。采用简单的干磨工艺生产糯米粉,在生产时物料温度会升高,粉质易变性,口感、色泽、营养等均不够理想。而采用水磨法生产糯米粉,通过水洗、浸泡和水磨,料温不会过高,不容易产生热变性,细度可调节,因此水磨糯米粉比干磨糯米粉更嫩滑、柔软,粘性更好。
在生产水磨糯米粉时,洗米是第一道工序,若采用手工劳动,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效果差,目前在水磨糯米粉的生产中清洗糯米一般采取用水冲洗的方法,但是用水冲洗糯米需要使用大量的水才能将糯米清洗干净,会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
全球淡水资源不仅短缺而且地区分布极不平衡。虽然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是若按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这一指标来衡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排名在第一百一十名之后。缺水状况在中国普遍存在,而且有不断加剧的趋势,全国约有670个城市中,一半以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水现象,其中严重缺水的有一百一十多个。因此,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尽的义务。
在生产水磨糯米粉时,传统水磨法多采用砂轮磨,先进行一次粗磨,再进行一次细磨,而采用砂轮磨生产水磨糯米粉,砂轮磨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磨损,不但会造成后期磨片起槽的损坏,脱落的磨粒还会进入物料而影响产品品质,引起水磨糯米粉产品碜牙的现象发生,而且砂轮磨由于摩擦磨损、破碎磨损会在砂轮表面产生裂纹,进入裂纹的物料极容易滋生微生物的繁殖。
采用传统水磨法生产水磨糯米粉时,虽然料温不会过高,不容易产生热变性,但是温度较高仍然容易滋生微生物的繁殖,压滤后得到的含水水磨糯米粉中细菌总数为300万~600万cfu/g,微生物指标过高,不能直接用于食品加工,必须经过烘干、杀菌工艺后才能用于后续食品加工,不仅增加了工序和成本,而且经过烘干、杀菌后的水磨糯米粉不够新鲜、营养物质有所减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环保节水、抑制微生物繁殖的含水水磨糯米粉生产方法。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含水水磨糯米粉的生产方法,它的步骤如下:
A、预处理:
首先剔除糯米中的石块、杂质,然后向糯米中加水,并持续向水中通入压缩空气,对糯米进行清洗,再加水浸泡3~4h,得到浸泡的糯米;
B、粗磨、细磨:
将步骤A得到的浸泡的糯米采用水磨法先进行一次粗磨,再进行一次细磨,然后经过筛网筛分,得到糯米浆;
C、冷却、压滤:
将步骤B得到的糯米浆冷却至18℃以下,然后抽到压滤机中进行压滤脱水,即得到含水水磨糯米粉。
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为在步骤A中持续向水中通入压强为0.7~1.25MPa的压缩空气,对糯米进行清洗2~8min。
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方式为在步骤A中,通过控制水温使浸泡糯米的水的pH值保持在5.8~8之间,并且每1~2h更换一次浸泡水。
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方式为在步骤B中粗磨工艺使用的设备为胶体磨,并且通过调节胶体磨使粗磨工艺的粉碎粒度为50~60目。
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方式为在步骤B中细磨工艺使用的设备为胶体磨,并且通过调节胶体磨使细磨工艺的粉碎粒度为80~100目。
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方式为在步骤B中采用80~100目筛网进行筛分,筛上物进磨重碾。
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方式为在步骤C中将糯米浆先通过套管式换热器冷却,再通过冷热缸冷却,所述套管式换热器与冷热缸中的冷却媒介为冰水。
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方式为在步骤C中使用压滤机在压强为10~30MPa的条件下压滤30~40min。
根据上述生产方法所得到的含水水磨糯米粉具有下述特性:含水量为25%~35%、细菌总数为60万~80万cfu/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龙旺食品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龙旺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195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驱动机构
- 下一篇:一种空调管用固定管套的尾接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