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终端防止时钟相互干扰的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08352.0 | 申请日: | 2014-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818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俞斌;杨维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TCL通讯(宁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 | 分类号: | G05B19/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刘文求 |
地址: | 3151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终端 防止 时钟 相互 干扰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应用领域,尤其涉及的是移动终端防止时钟相互干扰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移动终端内的时钟可分为常开时钟和频开时钟,常开时钟是伴随某个功能模块一直开启的时钟,如GPS的时钟信号;频开时钟为频繁开启、关闭的时钟,如NFC的时钟信号。
目前移动通信行业产品竞争激烈,尤其是移动终端,有时为了追求外观会牺牲一些性能,如在移动终端的布线上防干扰能力减弱、选择一些尺寸更小但性能稍差的器件等。这样做会使WIFI、蓝牙、NFC、GPS等模块抗干扰的能力不强,特别是他们的时钟信号容易受到干扰,如GPS的时钟信号很容易受到NFC时钟信号的干扰,因为NFC的时钟信号在NFC模块开启后会频繁的开启、关闭,这样就影响GPS的时钟信号,导致GPS的性能大大降低。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移动终端防止时钟相互干扰的方法及系统,旨在解决移动终端内时钟相互干扰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移动终端防止时钟相互干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检测常开时钟所连接的模块与频开时钟所连接的模块是否同时处于开启状态,所述频开时钟为频繁开启、关闭的时钟,若是,则执行步骤B;
B、控制频开时钟一直输出。
所述的移动终端防止时钟相互干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A具体包括:
检测常开时钟所连接的模块开启状态下频开时钟所连接的模块是否被开启和检测频开时钟所连接的模块开启状态下常开时钟所连接的模块是否被开启。
所述的移动终端防止时钟相互干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之前还包括:禁止主控制器响应频开时钟控制模块发送的关闭频开时钟的请求。
所述的移动终端防止时钟相互干扰的方法,其中,所述常开时钟包括GPS模块的输入时钟、WIFI模块的输入时钟及蓝牙模块的输入时钟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频开时钟为NFC模块的输入时钟。
所述的移动终端防止时钟相互干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之后,还包括:
关闭常开时钟时允许主控制器响应频开时钟控制模块发送的关闭频开时钟所连接的模块的请求。
与上述方法对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了移动终端防止时钟相互干扰的系统,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常开时钟所连接的模块与频开时钟所连接的模块是否同时处于开启状态,若是,则启动控制模块,所述频开时钟为频繁开启、关闭的时钟;
控制模块,用于控制频开时钟一直输出。
所述的移动终端防止时钟相互干扰的系统,其中,所述检测及判断模块包括:
频开时钟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常开时钟所连接的模块开启状态下频开时钟所连接的模块是否被开启;
及常开时钟检测模块,用于检测频开时钟所连接的模块开启状态下常开时钟所连接的模块是否被开启。
所述的移动终端防止时钟相互干扰的系统,其中,还包括:
禁止响应模块,用于禁止主控制器响应频开时钟控制模块发送的关闭频开时钟的请求。
所述的移动终端防止时钟相互干扰的系统,其中,所述常开时钟包括GPS模块的输入时钟、WIFI模块的输入时钟及蓝牙模块的输入时钟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频开时钟为NFC模块的输入时钟。
所述的移动终端防止时钟相互干扰的系统,其中,还包括:
允许响应模块,用于关闭常开时钟时允许主控制器响应频开时钟控制模块发送的关闭频开时钟的请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移动终端防止时钟相互干扰的方法及系统,在常开时钟所连接的模块与频开时钟所连接的模块同时开启时,控制频开时钟一直输出,即一直处于开启状态,从而避免了频开时钟开启与关闭对常开时钟的干扰,使移动终端的时钟不再相互干扰,确保常开时钟的信号稳定,此外,还可使工程师在设计移动终端时无需考虑时钟干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动终端防止时钟相互干扰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的动终端防止时钟相互干扰的系统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防止GPS模块的输出时钟与NFC模块的输出时钟相互干扰的系统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移动终端防止时钟相互干扰的方法及系统,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CL通讯(宁波)有限公司,未经TCL通讯(宁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083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