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移动终端的通话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00562.5 | 申请日: | 2014-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355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周奕;明泉水;周思维;黄灿芦 | 申请(专利权)人: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247 | 分类号: | H04M1/247;H04M1/72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285 | 代理人: | 王仲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移动 终端 通话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互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通话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手机逐渐发展为智能手机,具有了很多更智能更人性化的功能,但是通过手机拨打电话仍然是其不可缺少的基本功能。
然而,目前手机通话存在收费偏高、异地通话需要收取漫游费等特点,增加了用户通话成本,给用户带来经济上的诸多困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通话方法及装置,旨在减少移动终端用户的通话成本,为用户提供方便。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通话方法,包括:
监听用户拨打电话的行为;
当监听到用户拨打电话时,获取用户拨出的电话号码;
检测所述用户拨出的电话号码是否为用户在移动终端上的应用关联人号码;若是,则
提示用户切换到移动终端的应用语音通话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通话装置,包括:
监听模块,用于监听用户拨打电话的行为;
获取模块,用于当监听到用户拨打电话时,获取用户拨出的电话号码;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用户拨出的电话号码是否为用户在移动终端上的应用关联人号码;
提示模块,用于当检测模块检测到用户拨出的电话号码为用户在移动终端上的应用关联人号码时,提示用户切换到移动终端的应用语音通话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通话方法及装置,通过在移动终端的应用(比如QQ)中监听用户拨打电话的行为,当监听到用户拨打电话时,检测用户拨出的号码是否为应用关联人(比如QQ好友)的号码,如果是,则提醒用户切换到应用语音通话功能,用户可以选择对应的好友进行应用语音通话,由此可以利用应用的语音通话功能,减少用户的通话成本,而且为用户提供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基于移动终端的通话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基于移动终端的通话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基于移动终端的通话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基于移动终端的通话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基于移动终端的通话装置第二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基于移动终端的通话装置第三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移动终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为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了,下面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述。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解决方案是:通过在移动终端的应用(比如QQ)中监听用户拨打电话的行为,当监听到用户拨打电话时,检测用户拨出的号码是否为应用关联人(比如QQ好友)的号码,如果是,则提醒用户切换到应用语音通话功能,用户可以点击确定按钮,即可挂掉电话,转向应用语音通话选人界面,选择对应的好友进行应用语音通话,由此可以利用应用的语音通话功能,减少用户的通话成本,而且为用户提供方便。
如图1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通话方法,包括:
步骤S101,监听用户拨打电话的行为;
本实施例方法运行环境涉及手机等具有通话功能的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的操作系统包括但不限于Android系统,本实施例以Android系统进行检查举例。该移动终端上可以安装各种即时通讯等应用软件,比如QQ、微信等。
考虑到手机通话存在收费偏高、异地需要收取漫游费等特点,用户拨打电话时通常会考虑费用问题,而不能随心所欲长时间进行通话,本实施例方案利用手机上应用的语音通话功能,并利用手机应用上强大的关系链,借助绑定通讯录功能,可以有效检测用户拨打电话行为,并且提醒用户使用终端应用的语音通话功能,可以减少用户的通话成本,为用户提供方便。
具体地,首先,监听用户拨打电话的行为。
本实施例默认终端应用具有监听用户拨打电话行为的权限以及挂断用户电话的权限,终端应用可以预先从系统服务器中请求获取上述权限。
在监听用户拨打电话的行为时,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监测预先注册的广播接收器;判断广播接收器是否接收到用户拨打电话的广播;若是,则监听到用户拨打电话的行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005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