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抗偏二甲肼的应激食品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62732.5 | 申请日: | 2014-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62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苏喜生;李德远;李玮;钟飞;徐祖武;胡杰;郑哲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喜生;李德远;李玮;钟飞;徐祖武;胡杰;郑哲君 |
主分类号: | A23L1/305 | 分类号: | A23L1/305;A61K38/17;A61P39/00;A61K31/4415;A61K31/12;A61K31/197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二甲 应激 食品添加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抗应激食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抗偏二甲肼的应激食品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偏二甲肼,又称1,1-二甲基联氨,是导弹、卫星、飞船等发射试验和运载火箭的主体燃料,在军事和航天领域应用比较广泛。
偏二甲肼能够通过皮肤和呼吸道渗入人体内,偏二甲肼进入人体后,能够与人体内的5-磷酸吡哆醛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腙和水。
5-磷酸吡哆醛是人体内谷氨酸脱羧酶和γ-氨基丁酸转氨酶的辅酶,谷氨酸脱羧酶和γ-氨基丁酸转氨酶能够调节人体内γ-氨基丁酸的含量,进而调节人体的中枢神经。
当5-磷酸吡哆醛含量降低时,会导致谷氨酸脱羧酶和γ-氨基丁酸转氨酶的反应活性降低,进而引起人体内γ-氨基丁酸的含量急剧降低,导致神经传导的抑制因素减弱或消失,继而造成神经中枢过度兴奋,引发痉挛症状。
5-磷酸吡哆醛还是维生素B6的组成成分之一,5-磷酸吡哆醛与偏二甲肼反应后,会导致维生素B6的大量流失,进而引发人体产生维生素B6缺乏症,导致人体的皮肤、中枢神经系统和造血功能受到损害。
现有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偏二甲肼为一种神经毒素,能够引起轻度脂肪肝和血清中谷丙转氨酶活性升高,长期接触偏二甲肼的工作人员,其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
对小鼠进行偏二甲肼灌胃后,其脑组织中γ-氨基丁酸的含量显著降低,随着偏二甲肼服用量的增加,γ-氨基丁酸逐渐减少。
γ-氨基丁酸是脊椎动物的枢神经系统中特有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介导了40%上抑制性神经传导。神经细胞突触间隙中γ-氨基丁酸含量降低后,会导致神经传导的抑制因素减弱或消失,继而造成神经中枢过度兴奋,引发痉挛等神经症状。
目前,为了防止长期接触偏二甲肼的工作人员受到伤害,通常在工作人员的饮食中添加富含维生素B6的食品牛奶和啤酒、或者直接添加维生素B6。
但是现有的预防偏二甲肼慢性损伤的方法存在以下缺陷:
工作人员服用富含维生素B6的食品牛奶和啤酒、或者直接服用维生素B6,维生素B6在人体内先转化为磷酸鹣哆醛与磷酸吡哆胺,磷酸鹣哆醛与磷酸吡哆胺在人体内进行氨基传递,由于偏二甲肼主要与5-磷酸吡哆醛,导致人体脑细胞中的γ-氨基丁酸含量降低。维生素B6不能及时转化成谷氨酸脱羧酶和γ-氨基丁酸转氨酶,难以达到提高人体脑细胞中的γ-氨基丁酸含量的功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抗偏二甲肼的应激食品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能够提高人体脑细胞中的γ-氨基丁酸含量。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抗偏二甲肼的应激食品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制备纯度为75%~85%的丝蛋白肽,制备粒径为110~160nm、姜黄素质量分数为3.5%~4.5%的姜黄素纳米脂质颗粒;制备粒径为120~170nm、维生素B6的质量分数为75%~85%的维生素B6微胶囊;
B、按质量份将2.4~4份姜黄素纳米脂质颗粒,7.1~9份维生素B6微胶囊,0.1~2丝蛋白肽和1.5~3份纯度为95%~99%的γ-氨基丁酸混合均匀,得到抗偏二甲肼应激食品添加剂。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步骤A中所述制备纯度为75%~85%的丝蛋白肽,包括以下步骤:
将蚕丝加入质量浓度为0.5%、温度为100℃的Na2CO3溶液中,保温30min,得丝胶水溶液和内层丝心;将丝胶水溶液透析、并浓缩,得到浓度为5.8%的丝胶蛋白溶液;
将内层丝心放入浓度为40%、温度为80℃的氯化钙溶液中,保温30min、得到丝心粗溶液,将丝心粗溶液透析并浓缩,得到浓度为5.8%的丝心溶液;按摩尔份将1份复合风味蛋白酶、1份木瓜蛋白酶和1份碱性蛋白酶混合,得到复合酶,将复合酶配置成浓度为5.8%的复合酶溶液;
按体积份将1份丝胶蛋白溶液和2份丝心溶液混合,得到混合液;向混合液中体积份为0.005份的复合酶溶液后,搅拌反应3h后进行灭酶处理,得到丝肽蛋白粗溶液;将丝肽蛋白粗溶液浓缩、得到浓缩液;向浓缩液中加入无水乙醇,直至浓缩液的浓度为75%后进行离心,得到酶解液;将酶解液透析、浓缩、干燥,得到纯度为75%~85%的丝蛋白肽。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步骤B所述制备粒径为150~200nm、姜黄素质量分数为3.5%~4.5%的姜黄素纳米脂质颗粒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喜生;李德远;李玮;钟飞;徐祖武;胡杰;郑哲君,未经苏喜生;李德远;李玮;钟飞;徐祖武;胡杰;郑哲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627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