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玻璃槽支架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27714.3 | 申请日: | 2014-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760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T.P.科斯蒂根;J.K.普拉特;J.C.奥凯恩;M.M.孔兹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5/00 | 分类号: | B60J5/00;B60J10/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葛青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玻璃 支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用于车门的玻璃滑槽。
背景技术
车门一般包括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选择性地可移动的窗户。在关闭位置,窗户完全阻隔窗户开口。在打开位置,窗户开口的至少一部分未被阻隔。车门一般包括玻璃滑槽,其在打开和关闭位置之间引导窗户的移动。更具体地,玻璃滑槽限制了窗户的向前/向后和向内/向外的移动,而允许在打开和关闭位置之间的上下移动。
发明内容
一种方法包括提供具有内面板、外面板和支架组件的车门。内面板和外面板协作以限定车门容腔和窗户开口。支架组件相对于内面板在车门容腔内安装。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将分隔柱通过窗户开口插入车门容腔,并且将分隔柱与支架组件接合,使得支架组件将分隔柱固定至内面板。
门组件包括内面板和外面板。内面板和外面板协作以限定车门容腔。支架组件可操作地连接至内面板,并且构造为接合分隔柱,从而以将分隔柱相对于内面板固定。该方法和装置使得分隔柱能够通过形成在内面板和外面板之间的相对窄的槽被插入在腰线处,而无需附接到其上的附接特征,从而帮助分隔柱通过所述槽。在分隔柱通过所述槽被插入到车门容腔内后,操作者然后可简单地将分隔柱与支架组件接合以将分隔柱紧固到内面板。
当结合附图和所附的权利要求时,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势,以及其他特征和优势从下面对用于实现如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和最佳模式的详细描述中变得显见。
附图说明
图1是包括分隔柱的车门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2是图1的车门的内面板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3是支架组件的示意性俯视图,其中支架组件包括两个处于各自第一位置的夹紧构件;
图4是图3的支架组件的示意性俯视图,其中两个夹紧构件处于各自的第二位置;
图5是图3的支架组件的示意性透视图,其中夹紧构件处于各自的第二位置,并且分隔柱在两个夹紧构件之间;
图6是第一替代支架组件的示意性透视图,其中分隔柱可操作地连接至支架组件;
图7是第二替代支架组件的示意性截面俯视图;
图8是第三替代支架组件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9是与图8的第三替代支架组件一起使用的分隔柱的示意性截面俯视图;
图10是第四替代支架组件的示意性侧视图;并且
图11是第五替代支架组件的示意性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车门10被示意性地示出。车门10包括限定车门10的外表面的外面板14。外面板14与内表面(示于图2中的18)协作以限定窗户框架22。窗户框架22和车门10的腰线26限定窗户开口30。车门10包括窗户组件34,其具有固定窗格38和可移动的窗户40。固定窗格38是固定的,并且相对于内面板18和外面板14不可移动,并且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固定窗格阻隔了窗户开口30的向前部分。分隔柱42将固定窗格38和可移动窗户40分开。
参考图1和2,内外面板14、18协作以限定内外面板之间且腰线26之下的车门容腔46。可移动窗户40在如图1所示的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可移动,其中在关闭位置,可移动的窗户40与固定窗格38协作以阻隔开口30,在打开位置,可移动的窗户下降进入车门容腔46,并且使得开口30的至少部分未被阻隔。
为了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引导窗户40的上下移动,车门10包括两个玻璃滑槽;分隔柱42形成整个前玻璃滑槽50。应当注意到,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分隔柱42由单件材料形成,其从槽50的最低范围延伸到窗户开口30内。分隔柱40从窗户框架22延伸,跨越窗户开口30,并且进入容腔46中。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分隔柱42是预组装模块52(也就是在车门10中的安装之前预组装)的一部分,其包括固定窗格38和围绕所述固定窗格38的框架和密封组件54;然而,分隔柱42可或不可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子组装到固定窗格3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277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