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兰香草酮的提取纯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66474.0 | 申请日: | 2014-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723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1 |
发明(设计)人: | 刘东锋;杨成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泽朗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49/747 | 分类号: | C07C49/747;C07C45/7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46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香草 提取 纯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天然物质的提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兰香草酮的提取纯化方法。
背景技术
兰香草酮(Incanone),CAS号180282-91-1,分子式C20H28O5,分子量348.46,结构式为
兰香草为马鞭草科(Verbenaceae) 兰香草 Caryopteris incana(Thunb.)Miq.的全植物,兰香草中4.7%的兰香草酮。兰香草的功能主要为疏风解表,祛痰止咳,散淤止痛。临床上主要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百日咳,支气管炎,风湿关节痛,胃肠炎,跌打肿痛,产后淤血腹痛;外用治毒蛇咬伤,湿疹,皮肤搔痒。研究表明,兰香草酮具有细胞毒活性,对人型白血病细胞HL60呈显著的细胞毒活性,IC50为6μM。
通过文献检索,国内尚未见采用酶解和负压空化混悬固液萃取相结合的方法提取兰香草酮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兰香草酮的提取纯化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兰香草酮的提取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兰香草粉碎,加3-4倍V/W生物酶液进行酶解,得酶解原料,加5-10倍量的乙醇溶液混合后,进行负压空化混悬固液萃取,得到提取液,浓缩得浸膏;
2)将浸膏悬浮于饱和盐水中,使其浓度达1-1.5g/ml,在50-70℃条件下,用乙酸乙酯萃取2-3次,合并乙酸乙酯萃取液,用无水Na2SO4脱水后减压浓缩至近干,得到乙酸乙酯萃取物;
3)萃取物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纯化,石油醚-乙酸乙酯混合溶剂梯度洗脱,再用乙酸乙酯、乙醇进行洗脱,洗脱液按体积接收,每份350ml,回收试剂,进行合并,干燥即得兰香草酮。
步骤1)中所述中生物酶可选果胶酶、纤维素酶和淀粉酶中的任一种,生物酶液的浓度为2g/L。
步骤1)中所述乙醇溶液为75-85%的乙醇水溶液。
步骤2)中所述乙酸乙酯用量为饱和盐水溶液体积的1/3-2/3。
步骤3)中所述石油醚-乙酸乙酯梯度洗脱比例为5:5、5:8、5:1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生物酶解分解物质组织结构,提高了提取率,缩短了提取时间,而且采用负压空化混悬固液萃取的方法对植物原料中的兰香草酮进行提取,时间短,效率高;(2)采用柱色谱分离纯化,制备量大、分离系统可重复使用,对环境污染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下列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将兰香草粉碎过20目筛,称取3kg,加3倍V/W淀粉酶液进行酶解18h,生物酶液的浓度为2g/L,得酶解原料,加15L75%的乙醇溶液混合后,进行负压空化混悬固液萃取,得到提取液,浓缩得浸膏;
2)将浸膏悬浮于饱和盐水中,使其浓度达1g/ml,在70℃条件下,用乙酸乙酯萃取2次,乙酸乙酯用量为饱和盐水溶液体积的2/3、1/3,合并乙酸乙酯萃取液,用无水Na2SO4脱水后减压浓缩至近干,得到乙酸乙酯萃取物;
3)萃取物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纯化,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混合溶剂按比例5:5、5:8、5:10梯度洗脱,再用乙酸乙酯、乙醇进行洗脱,洗脱液按体积接收,每份350ml,回收试剂,进行合并,干燥即得兰香草酮,含量为87.5%。
实施例2:
1)将兰香草粉碎过20目筛,称取3kg,加4倍V/W纤维素酶液进行酶解12h,生物酶液的浓度为2g/L,得酶解原料,加30L85%的乙醇溶液混合后,进行负压空化混悬固液萃取,得到提取液,浓缩得浸膏;
2)将浸膏悬浮于饱和盐水中,使其浓度达1.5g/ml,在50℃条件下,用乙酸乙酯萃取3次,乙酸乙酯用量为饱和盐水溶液体积的2/3、1/2、1/3,合并乙酸乙酯萃取液,用无水Na2SO4脱水后减压浓缩至近干,得到乙酸乙酯萃取物;
3)萃取物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纯化,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混合溶剂按比例5:5、5:8、5:10梯度洗脱,再用乙酸乙酯、乙醇进行洗脱,洗脱液按体积接收,每份350ml,回收试剂,进行合并,干燥即得兰香草酮,含量为87.0%。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泽朗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泽朗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664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