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十一挡变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56053.X | 申请日: | 2014-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335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李兴华;黄宗益;贾王欢;郑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H3/62 | 分类号: | F16H3/62;F16H3/087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张磊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十一 变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汽车、特种车辆、工程机械)传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十一挡变速器。
背景技术
为改善车辆的性能(动力性能、燃料经济性、换挡性能),轿车挡位数正向六挡以上发展,自卸车也要求六挡以上,为此要寻找挡位更多,同时行星排与结合元件更少的传动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十一挡行星自动变速器,使用较少的行星排和结合元件使变速器实现更多的挡位。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速器,包括行星排、输入构件23、输出构件(24)、连接构件、离合器和制动器。所述行星排有四个且为单行星轮行星排,第一行星排25包括第一齿圈1、第一行星架2、第一太阳轮3,第二行星排26包括第二齿圈4、第二行星架5、第二太阳轮6,第三行星排27包括第三齿圈7、第三行星架8、第三太阳轮9,第四行星排28包括第四齿圈10、第四行星架11、第四太阳轮12;所述连接构件有四个分别为第一连接构件19、第二连接构件20、第三连接构件21、第四连接构件22;所述离合器有四个,分别为第一离合器13、第二离合器14、第三离合器15、第四离合器16;所述制动器有两个分别为第一制动器17、第二制动器18;
所述第一连接构件19,其将所述第二太阳轮6与所述第三太阳轮9固定地互连起来;
所述第二连接构件20,其将所述第二行星架5与所述第四太阳轮12固定地互连起来;
所述第三连接构件21,其将所述第二齿圈4与所述第三行星架8固定地互连起来;
所述第四连接构件22,其将所述第三齿圈7与所述第四行星架11固定地互连起来;
所述第一离合器13可有选择地结合,以便将所述第一行星架2与所述第一连接构件19互连起来;
所述第二离合器14可有选择地结合,以便将所述第一行星架2与所述第三连接构件21互连起来;
所述第三离合器15可有选择地结合,以便将所述第一太阳轮3与所述第三连接构件21互连起来;
所述第四离合器16可有选择地结合,以便将所述第一太阳轮3与所述第四齿圈10互连起来;
所述第一制动器17可有选择地结合,以便将所述第一连接构件19与所述固定构件互连起来。
所述第二制动器18可有选择地结合,以便将所述第二连接构件20与所述固定构件互连起来;
所述输入构件23固定地与所述第一太阳轮3互连,所述输出构件24固定地与所述第四连接构件22互连,所述固定构件固定地与所述第一齿圈1互连。
本发明中,所述行星排均为单行星轮行星排。
本发明中,所述固定构件是变速器壳体。
本发明使用四个单行星轮行星排,六个结合元件包括四个离合器和两个制动器,结合其中两个,实现十一个前进挡和一个倒挡。挡位间速比间隔在1.06至1.46之间,符合车辆的速比分配要求,并且结构简单,空转元件少,挡位间相互转换可能性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十一挡变速器各构件的布置及连接示意图。
图2是间隔挡位间的转换图。
图中标号:1为第一齿圈,2为第一行星架,3为第一太阳轮,4为第二齿圈,5为第二行星架,6为第二太阳轮,7为第三齿圈,8为第三行星架,9为第三太阳轮,10为第四齿圈,11为第四行星架,12为第四太阳轮,13为第一离合器,14为第二离合器,15为第三离合器,16为第四离合器,17为第一制动器,18为第二制动器,19为第一连接构件,20为第二连接构件,21为第三连接构件,22为第四连接构件,23为输入构件,24为输出构件,25为第一行星排,26为第二行星排,27为第三行星排,28为第四行星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1. 构件连接及结合元件
行星排之间的构件连接:
参看图1:第一行星排25包括第一太阳轮3、第一行星架2、第一齿圈1;第一太阳轮3与输入构件23、第三离合器15和第四离合器16相连;第一行星架2与第一离合器13及第二离合器14相连;第一齿圈1与固定构件相连。
第二行星排26包括第二太阳轮6、第二行星架5、第二齿圈4;第二太阳轮6与第一离合器13、第一制动器17及第一连接构件19相连接;第二行星架5与第二连接构件20及第二制动器18相连;第二齿圈4与第三连接构件21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560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对网站执行验证的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基于智能策略的云虚拟机加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