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具有抑菌活性的变色曲霉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19071.0 | 申请日: | 2014-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046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郑春英;郭晓璐;崔宇;徐慧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A61P31/04;A01P1/00;A23L3/3571;C12R1/66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侯静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活性 变色 曲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株变色曲霉。
背景技术
作为一类重要的微生物资源,植物内生菌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其在植物组织器官中分布广泛,是极具代谢多样性的微生物菌群。自科学家Fleming发现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以来,抗生素的发现与应用成功地防治了微生物引起的疾病感染。但是,近年来,随着青霉素、头孢菌素等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各种抗生素不断更新换代,以及临床上存在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导致微生物的抗药性不断增强,耐药菌株的出现限制了现有抗生素的临床效果,要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大力度,筛选开发新型的抗生素。
由于传统研究方法重复发现天然抗菌活性产物的机率不断增加,从普通环境来源的微生物中分离新的抗菌活性物质日益困难。因此,研究者们逐渐将目光投向了研究相对较少植物内生菌。研究表明,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是新型抗菌药物的微生物来源,其中很多已经在社会多领域内产生了巨大的经济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株变色曲霉,对枯草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为开发新的抗菌药物及食品防腐剂提供依据。
本发明具有抑菌活性的变色曲霉为变色曲霉CWJ2Aspergillus versicolor CWJ2,保藏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地址是武汉市武汉大学,保藏日期为2014年4月16日,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4130。
本发明变色曲霉CWJ2属于丝孢菌科(Hyohomycetaceae)曲霉属(Aspergillus)变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or)。
本发明变色曲霉CWJ2在PDA固体培养基上培养5天后,质地丝绒状;具大量的分生孢子结构,绿色,边缘白色;无渗出液;有轻霉味;菌落反面呈不同程度的微黄到橘色。变色曲霉CWJ2的分生孢子梗顶端膨大成为顶囊,呈球形。顶囊表面长满辐射状小梗。
本发明变色曲霉CWJ2可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8℃。
本发明变色曲霉CWJ2对枯草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单增李斯特菌、酿脓链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孢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具有较 强的抑制作用,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价值,为新型抑菌活性物质的筛选提供参考。
本发明变色曲霉CWJ2属于曲霉属(Aspergillus),保藏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地址是武汉市武汉大学,保藏日期为2014年4月16日,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4130。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变色曲霉CWJ2的菌落形态照片;图2为本发明变色曲霉CWJ2的孢子形态照片;图3为本发明变色曲霉CWJ2和相近菌株进行同源性比对构建的系统发育树。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式间的任意组合。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具有抑菌活性的变色曲霉为变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or)CWJ2,保藏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地址是武汉市武汉大学,保藏日期为2014年4月16日,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4130。
本实施方式变色曲霉CWJ2在PDA固体培养基上培养5天后,质地丝绒状;具大量的分生孢子结构,绿色,边缘白色(如图1);无渗出液;有轻霉味;菌落反面呈不同程度的微黄到橘色。变色曲霉CWJ2的分生孢子梗顶端膨大成为顶囊,呈球形(如图2)。顶囊表面长满辐射状小梗。
本实施方式变色曲霉CWJ2可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大学,未经黑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190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株草甸山冈单胞菌及其应用
- 下一篇: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