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麦芽发酵饮料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71610.8 | 申请日: | 2014-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200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丸桥太一;冈贺根雄;樋田嘉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得利控股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12C11/00 | 分类号: | C12C11/00;C12G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 代理人: | 洪俊梅;张淑珍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麦芽 发酵 饮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啤酒等的麦芽发酵饮料。
背景技术
作为比尔森型啤酒,在海外虽然也市售了苦味指数超过30BU的啤酒,但在日本,多数为20BU以上、小于30BU的啤酒。此外,在近年来的日本啤酒市场有对苦味敬而远之的趋势,因此探讨了减轻苦味,同时还具有各种味道的麦芽发酵饮料。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报道了如下方法,通过使啤酒花与较低温的麦汁接触后,逐渐提高温度进行煮沸,从而控制所添加的啤酒花的苦味成分的品质,赋予后熟啤酒花般的啤酒花的温和和醇厚。记载了通过所涉及的方法得到的啤酒优选苦味指数B.U.值为24~28的范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396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通常,苦味指数超过30BU时,虽可赋予风味,但会成为苦味突出、平衡欠缺的麦芽发酵饮料。因此,为使苦味不过于明显,通常要控制啤酒花的添加量来调整苦味,但那样的话,来自苦味的风味也会减少。此外,近年来嗜好在不断多样化,所以希望有具有新型口味的麦芽发酵饮料。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苦味指数为30BU以上,具有来自苦味的风味,同时也平衡良好的新型的麦芽发酵饮料。
因此,本发明者为解决所述课题不断探讨,结果在苦味指数为30BU以上的啤酒中酿造成使特定的糖的含量为特定比例时,意外地发现可制造出苦味和甜味的平衡良好的具有风味的啤酒,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涉及以下〔1〕~〔2〕。
〔1〕一种麦芽发酵饮料,其为利用酵母发酵麦芽的麦芽发酵饮料,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A)及(B)。
(A)根据BCOJ啤酒分析法8.15苦味指数一项中所记载的方法测定的苦味指数:30~45BU,
(B)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异麦芽糖及三糖类组成的糖的总含量:0.9~3.0w/v%。
〔2〕一种麦芽发酵饮料,其为利用酵母发酵麦芽的麦芽发酵饮料,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A)及(C)。
(A)根据BCOJ啤酒分析法8.15苦味指数一项中所记载的方法测定的苦味指数:30~45BU,
(C)三糖类的含量:0.65~1.50w/v%。
本发明的麦芽发酵饮料为具有苦味和甜味,且苦味和甜味的平衡良好,还具有风味的优异的麦芽发酵饮料。而且,本发明的麦芽发酵饮料可发挥如下优异的效果,维持苦味和甜味的平衡的温度范围广,饮用时即使饮料的温度发生变化,能感觉到风味的时间也会增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麦芽发酵饮料是利用酵母发酵麦芽的饮料,方式之一(方式1)满足以下(A)及(B)。
(A)根据BCOJ啤酒分析法8.15苦味指数一项中所记载的方法测定的苦味指数:30~45BU,
(B)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异麦芽糖及三糖类组成的糖的总含量:0.9~3.0w/v%。
此外,其他方式(方式2)满足以下(A)及(C)。
(A)根据BCOJ啤酒分析法8.15苦味指数一项中所记载的方法测定的苦味指数:30~45BU,
(C)三糖类的含量:0.65~1.50w/v%。
本发明中,“麦芽发酵饮料”是指作为原料至少使用麦芽,并利用酵母发酵麦芽的饮料。例如,可列举利用啤酒酵母发酵的饮料即啤酒、发泡酒、利口酒。本发明中,优选啤酒及发泡酒,更优选啤酒。
本说明书中所述的麦只要是啤酒、发泡酒制造中通常使用的麦即可。例如,可列举大麦、小麦、黑麦、野燕麦、燕麦、薏苡等,优选使用大麦。这些可单独使用1种,也可组合2种以上使用。上述的麦也可为发芽的麦、未发芽的麦的任一种,本发明中优选发芽的麦。该发芽的麦中至少使用麦芽。本说明书中所述的麦芽是指将发芽的麦干燥、除根后的麦芽。另外,从调整麦芽发酵饮料的色调的观点来看,也可使用根据公知技术烘焙的麦芽,例如炒麦芽。
本发明的麦芽发酵饮料如下制造,在由包含所述麦芽的原料而得到的麦汁中添加酵母进行发酵,再根据需要用过滤器等除去酵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得利控股株式会社,未经三得利控股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716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