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发热板及其制作工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56240.0 | 申请日: | 2014-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062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杨晓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格林木业有限公司;杨晓辉 |
主分类号: | H05B3/22 | 分类号: | H05B3/22;H05B3/02;H05B3/14;F24D13/02;B32B37/12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任立 |
地址: | 211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热 及其 制作 工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发热板,尤其是一种使用导电发热胶制成的自发热板,同时还涉及其制作工艺方法,属于电热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地暖装修得到迅速普及。申请号为200410052177.2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典型的发热地板,该发热地板以金属为坯体,金属坯体的上、下表面具有一层耐磨涂层,金属坯体的底面具有一层电发热膜。根据实际需要,电发热膜层的底面可加设一层填充料。其存在的问题不仅材料成本高,制作工艺复杂,而且金属坯体散热过快、控温效果欠佳,且无法达到地板的装修效果。
此外,申请号为200620028876.8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地面散热取暖的电发热体,虽然其克服了水为热源的地热取暖存在的缺点,但需要由电热丝、保护电热丝的玻璃管、包围玻璃管的导热砂、导热砂外的管状导热外壳构成加热器件,不仅依然结构复杂,制造工艺繁琐,而且无法保证距电发热远近不同的区域发热均匀,且电源线引出结构不便于装修安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各种缺点,提出一种通电后发热均匀、控温效果好,并且容易制作、组装快捷方便的自发热板,同时给出其制作工艺方法,从而在保证装饰效果和制暖性能前提下,显著降低成本。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申请人打破传统加热器件的思维定式,从地板制造工艺必备原料角度考虑,寻找到导电发热胶(典型的导电发热胶可以参见申请号201310148749.6的中国专利),由此提出了本发明自发热板的基本技术方案:包括非金属材料的导热面板和蓄热底板,所述蓄热底板具有至少一组沿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内置电极的安插穿孔,所述蓄热底板上表面附有沿长度方向延伸且与安插穿孔中内置电极电接触的金属载流条,所述导热面板和蓄热底板之间通过将所述载流条嵌入其中的导电发热胶层相互粘连。
制作本发明自发热板的工艺方法包括以下基本步骤:
第一步、板材备料——按所需规格准备长宽相配的导热面板和蓄热底板;
第二步、制安插孔——在蓄热底板上沿长度方向钻出间隔分布的安插穿孔;
第三步、附载流条——将金属载流条沿长度方向附在蓄热底板上表面的安插穿孔上方;
第四步、安插电极——将内置电极安插固定在安插穿孔中,并与金属载流条电接触;
第五步、粘合定形——在蓄热底板上表面涂覆将载流条嵌入其中的导电发热胶层,再与导热面板粘合定形。
上述内置电极的优选结构为由弹性金属片制成,所述弹性金属片具有压持载流条的水平定位面,所述水平定位面的两侧分别朝下弯折出与安插穿孔内径相配的插脚,两插脚的下端分别朝内上方弯折出相对的钩头,两钩头之间楔入具有中心导线芯的卡嵌件,所述卡嵌件的顶部延伸出分别卡入两钩头上端的锁止檐,并包覆使导线芯与内置电极钩头电连接的金属头。这样,内置电极同时起到将载流条和卡嵌件导线芯定位作用,并借助钩头锁定,可靠保持了所需的电连接,其结构简单,组装方便。
所述导热面板和蓄热底板的材质可以是HDF(高密度纤维板)、MDF(中密度纤维板)、实木单板、竹单板、OSB(定向刨花板)或浸渍胶膜纸等。
本发明不仅合理采用导电发热胶,而且巧妙设置了导线器件,不增加原料种类,无需改变原有的基本工艺设施,制成的自发热板制作工艺简单,产品结构稳定,导电发热性能良好、热效率高,发热均匀,结合强度高,符合人造板的相关标准,安全可靠,温度控制方便,适用面广,可以用作地板、墙板、装饰板等。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工艺过程示意图。
图2为图1实施例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实施例的内置电极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实施例的镶嵌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实施例的卡嵌件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格林木业有限公司;杨晓辉,未经南京格林木业有限公司;杨晓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562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