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感应加热的热膨胀液体触点微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46823.5 | 申请日: | 2014-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719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刘本东;王家鹏;李德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H29/30 | 分类号: | H01H29/30;H01H2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纪佳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感应 加热 热膨胀 液体 触点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热膨胀驱动的微开关,具体为通过微加工技术制作,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加热导体,导电液体作为动触点,通过改变导电液体的温度控制导电液体的膨胀与收缩,进而控制微开关的通、断状态,属于热驱动微开关和微继电器的领域。微开关可应用于通讯设备、测量设备、自动化设备以及工业控制等多个方面。
背景技术
热驱动微开关是基于热膨胀效应的开关,其原理是利用物体的热胀冷缩使物体的长度发生变化,动触点随物体的长度变化而运动,从而实现对微开关的通断控制。加州大学的J.Simon 等人在Journal of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1997,6(3):208—216)上发表了一篇“Aliquid-filled microrelay with a moving mercury microdrop”的文章,该文章介绍了一种微继电器,继电器的两端分别是一个储液腔,两储液腔通过一个微流道连通,储液腔和微流道内充满绝缘液体。两个信号电极垂直于微通道,关于微通道对称分布,两电极的一端在微通道内,另一端在微通道外。在微通道内信号电极的附近放置一个水银滴,利用电阻丝加热微通道内的液体,液体气化产生的气泡将会推动水银滴移动,当水银滴移动到两信号电极断开处,水银滴与两信号电极接触,两信号电极连通,当水银滴离开信号电极所在的位置时,两信号电极断开,从而实现继电器的通断。Jitendra Pal等人,在2013年第八届的IEEE的工业电子与应用的会议(20138th IEEE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and Applications(ICIEA))上发表了一篇“A novel electrothermally actuated RF MEMS switch for wireless applications”的论文,该论文提出了一种多重V字形结构的弯曲梁,V字梁的两端固定,尖端自由。当在V字梁上施加电压时,就会有电流通过,在热膨胀的作用下,V字梁就会变长,而由于V字梁的下端固定,V字梁只能沿着尖顶方向运动,当触点接触时开关接通。
目前,热驱动微开关都是利用电阻加热的方法,存在着功耗大且响应慢等问题,并且上述的移动水银滴型微继电器中气体推动水银滴移动时,水银滴的位置难以控制,不能保证与信号电极的准确接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电阻加热存在的效率低、响应时间长以及水银滴位置移动难以控制等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感应加热原理的热膨胀液体触点微开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利用感应加热的热膨胀液体触点微开关,其包括微开关壳体9、感应线圈4、铁芯8、水银3、信号电极I10、信号电极II7、环氧树脂胶帽I2、环氧树脂胶帽II5、导线I1、导线II6。微开关壳体9为一段直径较大,另一段直径较小的变截面玻璃管,其中较大段的直径为较小段直径的2~8倍,微开关壳体9直径较大段的外侧缠绕有感应线圈4,在微开关壳体9的内部设置有铁芯8,铁芯8位于感应线圈4的中心,在微开关壳体9的较大段装满水银3,并浸没铁芯8。微开关壳体9的直径较大段的端部连接有环氧树脂胶帽II5,微开关壳体9的直径较小段的端部连接有环氧树脂胶帽I2,信号电极I10和信号电极II7的一端分别穿过环氧树脂胶帽I2和环氧树脂胶帽II5至微开关壳体9内部,另一端分别与导线I1、导线II6连接;信号电极II7与水银3接触,信号电极I10不与水银3接触;铁芯8和水银3在变化的磁场作用下会发热,水银3在自身的热量以及铁芯8传导的热量下受热膨胀就会与信号电极I10和信号电极II7都保持接触。
微开关壳体9选用内径φ0.5~5mm,长15~20mm的玻璃管制作;感应线圈4选用直径φ0.05~0.5mm的带漆包线的铜线缠绕而成;铁芯8选用φ0.4~4.8mm,长2~5mm的高磁导率的钢;信号电极I10和信号电极II7选用直径φ0.5~1mm铜丝,长5~10mm。
所述的微开关壳体9直径较大段的长度为6~7mm,玻璃管壁厚为0.1~0.2mm;
所述的感应线圈4缠绕在开关壳体9直径较大的那一段上,绕制20~50匝,缠绕层数不限于1层,并用胶水固定;
所述的铁芯8与感应线圈4同心且铁芯8先进入微开关壳体9的一端与微开关壳体9的直径较大和较小段之间的缩颈处接触;
所述的水银3通过使用注射器从开关壳体9的小端注入,水银柱长度约为9~10mm,使其浸没铁芯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468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