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感应加热的热膨胀液体触点微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46823.5 | 申请日: | 2014-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719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刘本东;王家鹏;李德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H29/30 | 分类号: | H01H29/30;H01H2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纪佳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感应 加热 热膨胀 液体 触点 开关 | ||
1.利用感应加热的热膨胀液体触点微开关,其包括微开关壳体(9)、感应线圈(4)、铁芯(8)、水银(3)、信号电极I(10)、信号电极II(7)、环氧树脂胶帽I(2)、环氧树脂胶帽II(5)、导线I(1)、导线II(6)。所述的微开关壳体(9)为一段直径较大,另一段直径较小的变截面玻璃管,其中较大段的直径为较小段直径的2~8倍,微开关壳体(9)直径较大段的外侧缠绕有感应线圈(4),在微开关壳体(9)的内部设置有铁芯(8),铁芯(8)位于感应线圈(4)的中心;所述的微开关壳体(9)的较大段装满水银(3),并浸没铁芯(8);微开关壳体(9)的直径较大段的端部连接有环氧树脂胶帽II(5),微开关壳体(9)的直径较小段的端部连接有环氧树脂胶帽I(2),信号电极I(10)和信号电极II(7)的一端分别穿过环氧树脂胶帽I(2)和环氧树脂胶帽II(5)至微开关壳体(9)内部,另一端分别与导线I(1)、导线II(6)连接;所述的信号电极II(7)与水银(3)接触,信号电极I(10)不与水银(3)接触;铁芯(8)和水银(3)在变化的磁场作用下会发热,水银(3)在自身的热量以及铁芯(8)传导的热量下受热膨胀就会与信号电极I(10)和信号电极II(7)都保持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感应加热的热膨胀液体触点微开关,其特征在于:微开关壳体(9)选用内径φ0.5~5mm,长15~20mm的玻璃管制作;感应线圈(4)选用直径φ0.05~0.5mm的带漆包线的铜线缠绕而成;铁芯(8)选用φ0.4~4.8mm,长2~5mm的高磁导率的钢;信号电极I(10)和信号电极II(7)选用直径φ0.5~1mm铜丝,长5~1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感应加热的热膨胀液体触点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开关壳体(9)直径较大段的长度为6~7mm,玻璃管壁厚为0.1~0.2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感应加热的热膨胀液体触点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感应线圈(4)缠绕在微开关壳体(9)直径较大的那一段上,绕制20~50匝,缠绕层数不限于1层,并用胶水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感应加热的热膨胀液体触点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铁芯(8)与感应线圈(4)同心且铁芯(8)先进入微开关壳体(9)的一端与微开关壳体(9)的直径较大和较小段之间的缩颈处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感应加热的热膨胀液体触点微开关,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水银(3)通过使用注射器从开关壳体(9)的直径较小端注入,水银柱长度约为9~10mm,使其浸没铁芯(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感应加热的热膨胀液体触点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信号电极I(10)长度为10~20mm,接在微开关壳体(9)的直径较小端,伸进微开关壳体(9)内3~5mm,保证信号电极I(10)与微开关壳体(9)同心,用环氧树脂胶在微开关壳体(9)的直径较小端将信号电极I(10)的位置固定,形成环氧树脂胶帽I(2);信号电极II(7)长度为10~20mm,接在微开关壳体(9)的直径较大端,伸进微开关壳体(9)内2~3mm,保证信号电极II(7)与微开关壳体(9)同心,用环氧树脂胶在微开关壳体(9)的直径较大端将信号电极II(7)的位置固定,形成环氧树脂胶帽II(5);在露在微开关壳体(9)外的信号电极I(10)和信号电极II(7)的两端上分别接上导线I(1)和导线II(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4682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