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辐照双极器件及该器件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35845.1 | 申请日: | 2014-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7210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兴冀;杨剑群;刘超铭;肖景东;何世禹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9/73 | 分类号: | H01L29/73;H01L29/06;H01L21/331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23109 | 代理人: | 张宏威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辐照 器件 制备 方法 | ||
1.抗辐照双极器件,其特征在于:在基区表面设置有以发射区为中心的高掺杂浓度区,所述高掺杂浓度区的掺杂浓度为体区掺杂浓度的10~10000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辐照双极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掺杂浓度区为多环式高掺杂浓度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辐照双极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环式高掺杂浓度区的深度为发射区深度的1/20~1/5,环的宽度为0.01~10um,内环边界距发射区边界的最小距离为0.01~10um,相邻两个环的间距为0.1~10um,环的个数为1~10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辐照双极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掺杂浓度区为长方形栅格式高掺杂浓度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辐照双极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长方形栅格式高掺杂浓度区的深度为发射区深度的1/20~1/5,长方形栅格的长度和宽度均为0.01~10um,长方形栅格距发射区边界最小距离为0.01~10um,相邻两个长方形栅格的间距为0.1~10um,栅格的行数和列数均为2~100个。
6.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辐照双极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完成基区扩散或离子注入后,在进行发射区扩散或离子注入前,进行抗辐照加固方法,所述抗辐照加固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一、在基区掩膜版的基础上,制备基区表面掺杂掩膜版;
步骤二、基于该掩膜板向基区表面注入与基区体内相同的杂质离子,注入深度为发射区深度的1/20~1/5,注入浓度为体区浓度的10~10000倍;
步骤三、完成注入后,进行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与基区体扩散或注入时的退火温度相同,退火时间与基区体扩散或注入时的退火时间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辐照双极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所述的基区表面掺杂掩膜版为多环式掩膜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抗辐照双极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环式掩膜版的环的宽度为0.01~10um,内环边界距发射区边界的最小距离为0.01~10um,相邻两个环的间距为0.1~10um,环的个数为1~10个。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辐照双极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所述的基区表面掺杂掩膜版为长方形栅格式掩膜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抗辐照双极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长方形栅格式掩膜版的长方形栅格的长度和宽度均为0.01~10um,长方形栅格距发射区边界最小距离为0.01~10um,相邻两个长方形栅格的间距为0.1~10um,栅格的行数和列数均为2~100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3584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定位模具装置
- 下一篇:一种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精密横切刀和切割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