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碟式刹车卡钳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23230.7 | 申请日: | 2014-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438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30 |
发明(设计)人: | 蓝少斌;邵建能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L1/06 | 分类号: | B62L1/06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李隆涛;蔡胜利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刹车 卡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卡钳装置,特别是指一种碟式刹车卡钳装置。
背景技术
参阅图1,在中国台湾第I399494号发明专利案中,揭露了一种车辆用碟式刹车的卡钳本体1,包含一主壳体10、一设置于该主壳体10内的第一汽缸孔11、一平行且间隔该第一汽缸孔11设置于该主壳体10内的第二汽缸孔12、一设置于该主壳体10内且位于该第一汽缸孔11及该第二汽缸孔12之间的第三汽缸孔13、三个分别设置于该第一汽缸孔11、该第二汽缸孔12,及该第三汽缸孔13内的活塞14、一开设于该主壳体10上且与该第一汽缸孔11相连通的第一注油孔15、一开设于该主壳体10上且与该第三汽缸孔13相连通的第二注油孔16、一开设于该主壳体10上且与该第一汽缸孔11相连通的第一泄气孔17、一开设于该主壳体10上且与该第三汽缸孔13相连通的第二泄气孔18,及一开设于该主壳体10内且连通该第一汽缸孔11及该第二汽缸孔12的通道19。
当液压油由该第一注油孔15注入时,液压油会先流入该第一汽缸孔11内并经由该通道19流入该第二汽缸孔12内,使对应的活塞14被液压油推动而相对于该第一汽缸孔11及该第二汽缸孔12作动,该第二汽缸孔12内的空气也会经由该通道19自该第一泄气孔17排出。然而开设于该主壳体10内的通道19维修不易,且因为需要经过该通道19,故液压油注入该第二汽缸孔12的速度较慢,而该第二汽缸孔12在排气时,也因为需经过该通道19及该第一汽缸孔11而使得排气过程不顺畅。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种注油及排气顺畅且易于维修的碟式刹车卡钳装置。
于是,本发明碟式刹车卡钳装置是设置于一摩托车上,该摩托车包含一前叉臂装置、一位于该前叉臂装置内侧的碟刹盘装置、一后刹车装置、一前刹车回路装置,及一连接该后刹车装置的连动刹车回路装置。该碟式剎车卡钳装置是设置于该前叉臂装置上且与该前刹车回路装置,及该连动刹车回路装置连接。该碟式刹车卡钳装置包含一壳体单元。该壳体单元包括一个部分位于该碟刹盘装置外侧的主壳体、二个设置于该主壳体内的第一活塞,及一设置于该主壳体内的第二活塞。
该主壳体具有二相间隔设置且垂直该碟刹盘装置并分别容置该等第一活塞的第一汽缸孔、一平行该等第一汽缸孔且位于该等第一汽缸孔之间并用以容置该第二活塞的第二汽缸孔、二分别与该等第一汽缸孔相连通的第一注油孔、一与该第二汽缸孔相连通的第二注油孔、二分别与该等第一汽缸孔相连通的第一泄气孔,及一与该第二汽缸孔相连通的第二泄气孔。
该第二汽缸孔至该碟刹盘装置中心的距离是大于每一第一汽缸孔至该碟刹盘装置中心的距离。该第二泄气孔是位于该等第一泄气孔之间的连线上且远离该碟刹盘装置的一侧。该等第一注油孔与该前刹车回路装置相连通,使液压油可由该前刹车回路装置分别经过该等第一注油孔送至对应的第一汽缸孔内。该第二注油孔与该连动刹车装置相连通,使液压油可由该连动刹车回路装置经过该第二注油孔送至该第二汽缸孔内。
本发明的功效在于:藉由该等第一注油孔及该等第一泄气孔的设置,使该等第一汽缸孔可分别进行注油及泄气,而不会相互干扰,加快注油的速度并提升泄气过程的顺畅度,且由于该等第一注油孔及该等第一泄气孔是直接与外界连通,故维修时不需拆解该主壳体,提升维修方便性,此外该第二汽缸孔至该碟刹盘装置中心的距离大于每一第一汽缸孔至该碟刹盘装置中心的距离,配合该等第一注油孔、该等第一泄气孔、该第二注油孔,及该第二泄气孔的设置,使该碟式刹车卡钳装置的配置更加紧密,进而能使该碟式刹车卡钳装置小型化,因而能应用于较小的轮圈上,提高泛用性。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附图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图1是一侧视剖面图,说明中国台湾第I399494号发明专利案所揭露的一车辆用碟式刹车的卡钳本体;
图2是一示意图,说明本发明碟式刹车卡钳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
图3是一侧视图,用以辅助说明图2;
图4是一侧视剖面图,用以辅助说明图3;
图5是一俯视剖面图,用以辅助说明图4;及
图6是一示意图,说明二第一泄油孔及一第二泄油孔的配置。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232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船体的制造设计及推进技术设计方案
- 下一篇:两轮平衡车的自动安全保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