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铸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19364.1 | 申请日: | 2014-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4694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李绍青;菅永喜;张法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21/02 | 分类号: | C22C21/02;C22C1/03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83 | 代理人: | 王崇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铸 铝合金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铝合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铸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尤其是汽车、电子、机械等支柱行业近年来发生了质的飞跃,对产品的轻质化,装饰性的要求日益强烈,特别在汽车行业,随着汽车轻量化市场的发展,要求材料在铸态下具有较高的综合力学性能。铝合金由于其在这两方面的不俗表现,愈发受到重视。而压铸铝合金鉴于其可实现复杂结构的一次成型,在低成本,工序的简易性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使得压铸铝合金的应用极为普遍。
现今市场上所使用的压铸铝合金绝大多数是以Al-Si合金为主,这类合金因结晶温度间隔小、合金中硅相有很大的凝固潜热和较大的比热容、线收缩也比较小等特点,其铸造性能一般比其他铝合金好,其充型能力较好,热裂、缩松倾向也比较小。但这类合金液存在强度较低、切屑性能不够好、螺纹孔加工困难以及塑性与韧性差等缺点。
如公开号为CN1831172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轮毂用高冲击韧性铝硅镁合金新材料,该合金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硅6-11%,镁0.2-0.6%,铜0.02-0.%,钛0.05-0.3%,锶0.02-0.05%,镧0.02-0.15%,铈0.01-0.1%,其余为铝。该专利虽然能提高铝合金的冲击韧性,但由于其成分中除硅以外的其它合金元素含量极低,很难对合金起到强化及晶粒细化作用,因此其合金的强度极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的压铸铝合金冲击韧性差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冲击韧性好的压铸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铸铝合金,所述压铸铝合金的组成及各组成的重量百分比为:
Si 5.0-8.0 wt %,
Mg 0.5-3.0wt%,
Ti 0.15-0.5wt%,
Cu 0.2-1.5wt%,
Re 0.22-0.55wt%
Al 余量。
本发明的压铸铝合金具有较高的强度性能,而且具有优良的塑性与韧性,同时还具有优良的压铸性能与加工性能,能够满足航空、航天、汽车以及IT等领域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压铸铝合金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铝锭、Al-Si中间合金锭、Al-Ti中间合金锭、Al-Cu中间合金锭和Al-Re中间合金锭加入到坩埚内得到混合物,然后加热熔化得到熔化液;
S2、将镁锭加入熔化液中进行熔化,得到合金液;
S3、将步骤S2中得到的合金液进行浇铸成铝合金锭;
S4、将铝合金锭进行压铸形成压铸铝合金产品;
其中,以压铸铝合金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Mg的含量为0.5-3.0wt%,Si的含量为5.0-8.0 wt %,Ti的含量为0.15-0.5wt%,Cu的含量为0.2-1.5wt%,Re的含量为0.22-0.55wt%,余量为Al锭。
本发明的压铸铝合金的制备方法,熔炼过程中,Mg和Si的加入会形成Mg2Si强化相,该相弥散分布于合金的晶内与晶界处,有效的强化了基体与晶界,从而使合金强度提高。同时,加入的金属元素钛与稀土元素,不仅可以细化晶粒,提高合金的强度与塑性,同时可以改善合金流动性,提高压铸铝合金的压铸性能。通过添加金属元素铜,与镁形成了Mg2Cu相,弥散相细小分布在铝基体中,可以阻碍再结晶晶粒的生长,有效的细化晶粒,提高了合金塑性与韧性。添加金属元素铜,与钛形成了Ti2Cu3相,分布晶界处,使合金拉伸时的晶界滑移受到有效抑制,从而提升合金强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铸铝合金,所述压铸铝合金的组成及各组成的重量百分比为:
Si 5.0-8.0 wt %,
Mg 0.5-3.0wt%,
Ti 0.15-0.5wt%,
Cu 0.2-1.5wt%,
Re 0.22-0.55wt%
Al 余量。
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压铸铝合金,优选地,所述压铸铝合金的组成及各组成的重量百分比为:
Si 6.0-7.5 wt %,
Mg 1.0-2.5w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193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铝合金及铝合金制高强度螺栓
- 下一篇:一种铜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