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静电聚焦微通道板光电倍增管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104388.X 申请日: 2014-03-20
公开(公告)号: CN103915311B 公开(公告)日: 2017-01-18
发明(设计)人: 刘术林;刘虎林;司曙光;钱森;田进寿;孙建宁;赵天池;赛小锋;王贻芳;王志宏;韦永林;苏德坦;衡月昆;曹俊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北方夜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H01J43/06 分类号: H01J43/06;H01J43/12
代理公司: 北京君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0 代理人: 余功勋
地址: 100049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静电 聚焦 通道 光电倍增管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空光电探测器件,具体地讲是一种光电倍增管,特别是将大尺寸光阴极产生的光电子通过静电聚焦电极聚焦到由微通道板组件构成的电子倍增器上的光电倍增管。

技术背景

作为把微弱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光电倍增管(PMT),由于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快的时间响应,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从目前应用的发展方向来看,一种是微型化,另一种是巨型化,后者在高能物理的中微子探测中将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日本滨松光子株式会社和法国的Photonis公司,先后开发出8吋、10吋、12吋、13吋和20吋椭球形或近球形的光电倍增管,其光阴极覆盖内球面的一部分,采用静电聚焦设计,使得由光阴极产生的光电子被聚焦到比较大的打拿极上,实现光电子的倍增,从而在高能物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随着高能物理的发展,其对光探测器的要求不断提高,首先,由于上述大尺寸的光电倍增管光阴极的本身覆盖度不高,如构成阵列,则很难达到80%,也由于其聚焦电极和打拿极的设计,从不同方向过来的光电子,经过聚焦电极和打拿极后,电子的渡越时间分布变宽,不利于中微子的精确测量。近年来,美国Argonne国家实验室联合其国内与微通道板(简称MCP)和光阴极相关单位组成合作组,开发200×200mm的近贴聚焦型微通道板光电倍增管(MCP-PMT),采用转移阴极工艺和ALD技术,试图解决上述大尺寸光电倍增管所面临的困难,但技术难度大,目前进展缓慢。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的科学家们,提出在球形透明真空容器内制作全部覆盖其内表面的光阴极,将MCP或类似电子倍增器置于球体的中心,通过电子光学设计,使得来自各处的光电子都能有效地打到电子倍增器上,于2009年6月10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专利申请,并于2012年6月27日获得专利权(发明创造名称:一种光电倍增管,申请号:200910147915.4,授权公告号:CN101924007B),该专利首次提出充分利用透射式阴极和反射式阴极的特性,进而提高了光阴极的量子效率,采用合理的电子光学设计,确保电子倍增器能够收集到接近4π立体角内的光电子,但就其使用MCP作为电子倍增器而言,特别是2到3块直接串联来作为电子倍增器,在实际制作中,电子清刷除气困难,除气后每块MCP的电阻难以预料,很难实现每块MCP都处在最佳工作状态,2块MCP的直接串联,其增益一般在~105量级,即便加放大器,有时很难探测到单光电子。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缺陷而提出的一种静电聚焦微通道板光电倍增管,首先,根据设计的这款光电倍增管的特点,准确定义为静电聚焦微通道板光电倍增管,它包括:由玻璃构成的球形或椭球形真空容器并在其内表面上制作的用来接收光子并产生光电子的光阴极,用来接收从光阴极发射出来的光电子并产生倍增电子的由微通道板组件构成的电子倍增器,用来将光电子聚焦使其落在所述电子倍增器有效区域上的聚焦电极,用来收集所述电子倍增器所产生的倍增电子的阳极,用来供电给所述光阴极、聚焦电极、电子倍增器、阳极的供电极以及支撑它们的支撑柱,所述聚焦电极、电子倍增器和阳极置于玻璃真空容器内,所述阳极的信号引线和所述供电极的引线通过穿过玻璃真空容器的芯柱与外部电路相连,所述聚焦电极、电子倍增器、阳极的中心共轴,并与供电极以及支撑它们的支撑连接成一体。

所述电子倍增器为MCP组件,所述组件是由两对并列放置的两块微通道板以一定间隙并在间隙中施加电场构成的,以竖直布置的方式置于所述阳极的两侧,这种结构便于制造过程中排气和独立控制MCP及其间隙电压,实现电子倍增器的高增益和好的单光电子谱。

通过调节两块微通道板的间隙和电压,使得从第一块微通道板出来的电子被加速并适当聚焦,这样尽早使得第二块微通道板处于饱和状态,进而改善单光电子谱中的峰谷比和增益,其技术途径是通过改变两块微通道板的电极和绝缘垫片的厚度,来有效调节间隙厚度,所述微通道板组件中的间隙厚度由微通道板的输入、输出电极以及绝缘垫片的厚度决定,总厚度在60μm~500μm之间。

为了在间隙获得电场,视间隙的大小,真空卫生的好坏,在不放电打火的前提下,所述微通道板组件的间隙电压在50~1000V可调。

考虑到要把球形或椭球形阴极不同位置产生的光电子尽可能打到微通道板组件的有效区内,在微通道板组件的外围设计聚焦电极,所述聚焦电极为薄金属环带,竖直环绕在所述电子倍增器外围,其中心与微通道板同心。

为了把与微通道板端面平行的光电子聚焦到该有效区域,在所述聚焦电极的外围,设置一细金属圆环作为辅助聚焦电极,并与所述聚焦电极位于同一平面且同心。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北方夜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北方夜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0438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同类专利
  • 阻性厚型气体电子倍增器、探测器及制备方法-201811016846.9
  • 周意;宋国锋;尚伦霖;张广安;鲁志斌;刘建北;张志永;吕游;邵明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2018-08-31 - 2019-10-25 - H01J43/06
  • 本公开提供一种阻性厚型气体电子倍增器、探测器及制备方法,该阻性厚型气体电子倍增器包括:PCB基材层以及阻性电极层,该阻性电极层分别形成于PCB基材层的正反表面上,其与PCB基材层的正反表面通过胶层粘接,该阻性电极层沿其厚度方向依次分为:Apical层和DLC层,Apical层与胶层粘接;DLC层形成于Apical层上;其中,该阻性厚型气体电子倍增器沿其厚度方向形成有N个通孔,N≥1。本公开提供的阻性厚型气体电子倍增器可通过改变磁控溅射工艺参数调整阻性电极层的面电阻率,并且阻性电极层远离PCB基材层的表面无任何绝缘物体残留,不容易对探测器的计数率能力造成影响。
  • 用于光电倍增管的双聚焦极及光电倍增管-201910521450.8
  • 苏德坦;孙建宁;司曙光;徐海洋;任玲;王兴超;黄国瑞;乔芳建;石梦瑶 - 北方夜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2019-06-17 - 2019-09-06 - H01J43/06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光电倍增管的双聚焦极及光电倍增管,双聚焦极包括碗形自动扩张聚焦极和二次聚焦极。碗形自动扩张聚焦极包括环状的底板以及设置在底板上的转轴、弧形叶片、扭簧及触发装置;二次聚焦极为环状金属极,固定到所述环状的底板上,并在二次聚焦极与底板之间设置绝缘组件,用以在二次聚焦极与弧形叶片构成的碗形聚焦极之间形成绝缘,所述二次聚焦极上还连接有一电连接片,穿过所述绝缘组件和底板并延伸至底板下方以将二次聚焦极引出、并电连接至光电倍增管的引线系统。通过本发明的实施,可提高光电子收集与探测效率。
  • 一种带有曲面栅网的光电倍增管电子光学输入系统-201822211228.1
  • 李红伟;陈德智;杨红军;罗长青;郑毅松 - 海南展创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2018-12-27 - 2019-07-19 - H01J43/06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曲面栅网的光电倍增管电子光学输入系统,包括聚焦极、第一倍增极、光电阴极和玻璃外壳,所述光电阴极贴合于所述玻璃外壳内部顶端,所述光电阴极两端均连接有导电薄膜,所述聚焦极固定于所述玻璃外壳内部,所述聚焦极顶部设有曲面珊网,所述聚焦极下方连接有所述第一倍增极,所述玻璃外壳底部设有芯柱,所述第一倍增极、聚焦极分别与所述芯柱信号连接。玻璃外壳的光窗外径为3.5英尺,使贴合在玻璃外壳内壁顶部的光电阴极有较大的探测面积,提高光电阴极的收集效率,收集效率高达95%,聚焦极顶部设有的曲面珊网使本实用新型有对称的收集电场分布,具有更好的时间分辨率。
  • 一种微通道板装夹装置-201820160857.3
  • 孙瑞瑞;陈军;单晓斌;刘付轶;黄培;盛六四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2018-01-30 - 2019-05-14 - H01J43/06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通道板装夹装置,包括微通道板底座、叠压安装在微通道板底座内的多层电极、上绝缘子、收集极、顶绝缘子、压紧弹簧和底座盖板;相邻两层电极之间可夹有一微通道板。本实用新型采用一个放置在底座盖板与顶绝缘子之间的压紧弹簧压紧固定微通道板。压紧弹簧放置在中央位置,使边缘的压紧力分布均匀。固定的压紧力防止压紧力过大压碎微通道板,或者压紧力过小微通道板与电极板接触失效。均匀的压紧力防止微通道板与电极之间高压打火。各电极的圆形突出部分方便电极与导线的焊接。
  • 一种光电倍增管固定装置-201820861631.6
  • 翟鹏;杨亮 - 河北华凯光子科技有限公司
  • 2018-06-05 - 2018-11-30 - H01J43/06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电倍增管固定装置,包括连接套管,通过加热器的设置可实现加热的效果,通过风扇的设置可实现将水蒸气吹走的效果,通过进气装置弹簧的设置可实现当正极板和负极板不带电时使负极板堵住进气装置内孔的效果,通过正极板的设置可实现带电时吸引负极板使负极板离开进气装置内孔的效果,通过负极板的设置可实现不带电时堵住进气装置内孔的效果,通过出气装置弹簧的设置可实现当挡板左侧没有气流时使挡板堵住出气装置内孔的效果,通过挡板的设置可实现当左侧有气流时离开出气装置内孔使水蒸气排出和左侧无气流时堵住出气装置内孔的效果,本实用新型能防止凝露对光电倍增管的负面影响。
  • 选通聚焦型光电倍增管-201820185172.4
  • 刘虎林;韦永林;赛小锋;温文龙;裴成权;田进寿;卢裕;王俊锋;徐向晏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2018-02-02 - 2018-09-21 - H01J43/06
  •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电探测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选通聚焦型光电倍增管。其结构包括真空容器,真空容器的一端设置输入窗,输入窗的内表面设置阴极,真空容器的另一端设置阳极;所述阴极与阳极之间依次设置有选通电极、聚焦电极和电子倍增器。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光电探测器件有效探测面积受限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既具备选通功能又具备电子聚焦功能的光电倍增管。放大倍率聚焦功能使得大面积光电阴极所发射电子可以入射至小尺寸电子倍增器电子收集面,从而提升光电倍增管的探测面积。
  • 一种微通道板装夹装置-201810092982.X
  • 孙瑞瑞;陈军;单晓斌;刘付轶;黄培;盛六四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2018-01-30 - 2018-08-03 - H01J43/06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微通道板装夹装置,包括微通道板底座、叠压安装在微通道板底座内的多层电极、上绝缘子、收集极、顶绝缘子、压紧弹簧和底座盖板;相邻两层电极之间可夹有一微通道板。本公开采用一个放置在底座盖板与顶绝缘子之间的压紧弹簧压紧固定微通道板。压紧弹簧放置在中央位置,使边缘的压紧力分布均匀。固定的压紧力防止压紧力过大压碎微通道板,或者压紧力过小微通道板与电极板接触失效。均匀的压紧力防止微通道板与电极之间高压打火。各电极的圆形突出部分方便电极与导线的焊接。
  • 选通聚焦型光电倍增管-201810107146.4
  • 刘虎林;韦永林;赛小锋;温文龙;裴成权;田进寿;卢裕;王俊锋;徐向晏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2018-02-02 - 2018-07-06 - H01J43/06
  • 本发明属于光电探测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选通聚焦型光电倍增管。其结构包括真空容器,真空容器的一端设置输入窗,输入窗的内表面设置阴极,真空容器的另一端设置阳极;所述阴极与阳极之间依次设置有选通电极、聚焦电极和电子倍增器。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光电探测器件有效探测面积受限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为一种既具备选通功能又具备电子聚焦功能的光电倍增管。放大倍率聚焦功能使得大面积光电阴极所发射电子可以入射至小尺寸电子倍增器电子收集面,从而提升光电倍增管的探测面积。
  • 一种带离子阻挡功能的新型微通道板电极及其制作方法-201410578484.8
  • 杨杰;赵文锦;汪述猛;钟伟俊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
  • 2014-10-27 - 2018-02-27 - H01J43/06
  • 本发明是一种带离子阻挡功能的微通道板电极,制作在负电子亲和势光电阴极型真空光电探测器件中微通道板的输入或输出面,用以给微通道板正常工作施加工作电压,制作方法在微通道板的输入面或输出面转移制作高强度、均匀且覆盖率高的单层或多层的石墨烯薄膜,使该膜层既具有常规的微通道板电极作用,又兼具离子壁垒膜功能,负电子亲和势光电阴极型真空光电探测器件主要由前端的光窗、光窗上的光电阴极、中间的微通道板、后端的阳极、以及密封的陶瓷金属管壳组成。优点能使电子透过率相比传统的镍铬金属电极加Al2O3或SiO2离子壁垒膜的结构大大提高,同时减少对电子的散射作用,提高器件的探测效率和信噪比。
  • 用于光电倍增管的自动扩张聚焦极及光电倍增管-201610855953.5
  • 孙建宁;司曙光;王志宏;张勤东;任玲;陈辉;李冬;王兴超;徐海洋;张正君 - 北方夜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2016-09-28 - 2017-12-26 - H01J43/06
  • 本发明公开一种自动扩张聚焦极以及基于自动扩张聚焦极的光电倍增管。该光电倍增管包含高真空密封壳体、自动扩张聚焦极、高量子效率光电阴极、电子倍增系统、连接及引线系统。高真空密封壳体作为光电倍增管外壳部分主要作用是密封以及作为其他膜层的基底,自动扩张聚焦极作为光电倍增管的电子收集极包括底板、扩张叶片和自动触发机构。高量子效率光电阴极位于高真空密封壳体的上部区域,将入射光子转换为电子。电子倍增系统位于自动扩张聚焦极下方,将聚焦极收集到的电子放大后通过引线系统引出。在光电倍增管封装的过程中自动扩张聚焦极会触动触发机构,从而实现自动扩张聚焦极的扩张动作,实现聚焦极径向尺寸的扩大。
  • 一种电极引线单元及真空光电器件-201621478969.0
  • 王兴;田进寿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2016-12-30 - 2017-09-22 - H01J43/06
  •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电器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极引线单元及真空光电器件。该电极引线单元包括玻璃基板、玻璃管壳和多个电极引线;玻璃管壳熔接于玻璃基板的表面;电极引线分布于玻璃管壳与玻璃基板的熔接面上,电极引线一端位于玻璃管壳的内侧,电极引线的另一端位于玻璃管壳的外侧。本实用新型制作的电极引线单元以及不受阳极末端可伐合金丝直径的限制,因此可制作具有上百个读出通道的真空光电器件。电极尺寸最小可以到数十微米,利于实现高密度电极引线的制作,适用于混合型光电探测器、多阳极光电倍增管等多种真空光电器件,在高能物理、宇宙探测、微光夜视、医疗仪器等多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一种3吋光电倍增管电子光学输入系统-201621488003.5
  • 郑毅松;吕继东;杨红军;李红伟;陈世雄;龙丁全 - 海南展创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2016-12-30 - 2017-07-18 - H01J43/06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3吋的光电倍增管电子光学输入系统,包括玻璃外壳、光电阴极、聚焦极和第一倍增极,所述玻璃外壳为蘑菇形,其上部为椭球形、下部为圆筒形,所述玻璃外壳上部沿长轴方向外径为3吋;所述聚焦极固定于所述玻璃外壳内部;所述第一倍增极为盒状、设于所述聚焦极下方;所述光电阴极贴合所述玻璃外壳内顶壁,其顶部中心与所述聚焦极的距离为38mm;位于所述聚焦极周边的玻璃外壳内壁上设有导电膜,所述导电膜连接所述光电阴极。本实用新型具有更大的探测面积,具有更好的时间特性渡越时间弥散小到3ns,且具有良好的收集效率,收集效率可达95%。
  • 光电信号转换装置-201520394912.1
  • 陈灵燕 - 陈灵燕
  • 2015-06-03 - 2015-12-23 - H01J43/06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电信号转换装置,光电信号转换装置包括输入窗(1)、光电阴极(2)、聚焦电极(3)、电子倍增极(4)和阳极(5),所述阳极(5)设置在末端倍增器电极(6)上,按照入射光(9)的入射方向,依次设置有输入窗(1)、光电阴极(2)、聚焦电极(3)、电子倍增极(4)和阳极(5)。光电信号转换装置的尾端设置有多个管脚(7)和电子真空管(8)。管脚(7)凸出在光电信号转换装置的尾部结构表面。光电信号转换装置内部形成二次电子(10)。本实用新型设计简单,考虑了暗电流的影响,避免了信号过大,其使用时控制暗流影响的结构降低了噪声的干扰,提高了探测的精度。
  • 一种基于二次电子倍增的自稳流微脉冲电子枪-201410257829.X
  • 鲁向阳;周奎;全胜文;杨柳;赵继飞;罗星;杨自钦 - 北京大学
  • 2014-06-11 - 2014-08-27 - H01J43/06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二次电子倍增的自稳流微脉冲电子枪,它包括内凹腔体,内凹腔体底部开设有凹槽,顶部开设有圆孔,阴极伸入圆孔内;在内凹腔体圆弧形端面侧开设有与凹槽贯通的通道,矩形端面侧开设有矩形孔;栅极盖板顶部圆形盖板中心处开设通孔,并卡设在凹槽周缘处的台阶式结构上;在栅极盖板底部空心管内壁面上设置有螺纹;两水槽外壳分别焊接在腔体两端,在两水槽外壳上都开设有孔;第一个管道法兰与阴极连接,并穿过水槽外壳的孔后与内凹腔体顶部紧密连接,第二个管道法兰与栅极盖板底部空心管焊接在一起,第三个管道法兰焊接在内凹腔体圆弧形端面上;锥形波导出口端焊接在内凹腔体矩形端面上,入口端焊接有锥形波导法兰。
  • 一种用于光电倍增管的微通道板-201410017489.3
  • 崔开源 - 山西长城微光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 2014-01-15 - 2014-04-30 - H01J43/06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光电倍增管的微通道板(MCP),包括由若干个平行通道组成的二维阵列,两个端面通道镀有金属层作为输入电极和输出电极,输入电极一半有金属层,另一半没有金属层,两片或三片微通道板叠加时,相邻两片微通道板的通道以相邻端面为对称面镜像对称,使相邻两片微通道板(MCP)的相应的微通道成为“《”型,通道孔径≥10微米,通道长度和直径比选择为35-40。本发明能够充分发挥了MCP的高增益、低噪声性能,使MCP工作在最佳状态下,两片MCP叠加装配的光电倍增管,其增益从105增加到106,提高了一个数量级。
  • 制造气体电子倍增器的方法-200880128609.X
  • 瑞·德奥利维拉;瑟知·度阿特品杜 - 欧洲原子能研究组织
  • 2008-04-14 - 2011-04-06 - H01J43/06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造气体电子倍增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制备板料(28)的步骤,板料(28)包括绝缘片(12),所述绝缘片(12)在其表面上具有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14,16);第一金属层孔形成步骤,通过光刻对所述第一金属层进行构图,以形成穿过第一金属层的孔(18);绝缘片孔形成步骤,通过仅从所述第一表面侧蚀刻,使在第一金属层(14)中形成的孔(18)延伸穿过绝缘片(12);以及第二金属层孔形成步骤,孔(18)延伸穿过第二金属层(1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通过电化学蚀刻实现第二金属层孔形成步骤,从而在对第二金属层(16)的蚀刻过程中保持第一金属层(14)不受影像。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在第二金属层孔形成步骤中,从外部蚀刻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14,16),从而减小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14,16)的初始厚度,同时通过第一金属层(14)和绝缘片(12)中的孔(18)蚀刻第二金属层(16),所述蚀刻被保持直到所述孔(18)延伸穿过所述第二金属层,其中,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14,16)的初始平均厚度为6.5μm~25μm,优选地为7.5μm~12μm。
  • 光电倍增管、放射线检测装置以及光电倍增管的制造方法-200780006864.2
  • 下井英树;名仓康二;久嶋浩之 - 滨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 2007-02-27 - 2009-03-18 - H01J43/06
  • 本发明提供光电倍增管、放射线检测装置以及光电倍增管的制造方法。在侧管(15)的一侧端部气密地接合受光面板(13)、在另一侧端部经由管状部件(31)气密地接合芯柱(29)而构成的真空容器内,配置光电面(14)、聚焦电极(17)、倍增极(Dy1~Dy12)、引出电极(19)以及阳极(25)。倍增极(Dy1~Dy12)和阳极(25)具有相互对应的多个通道。各电极具有在层叠方向上重叠的缺口,并将支承脚(21)和引线脚(47)配置在缺口内。在单位阳极之间具有配置有桥的凹部(28),将阳极板配置在芯柱脚(27)上之后将桥切断。由于充分确保了各电极以及阳极(25)的有效面积,因此能够有效地检测电子。
  • 光电倍增管-200680011024.0
  • 大村孝幸;木村末则;伊藤益保 - 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 2006-02-17 - 2009-03-11 - H01J43/06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电倍增管,该光电倍增管具有能够实现高增益并满足较高需求性质的结构。在该光电倍增管中,容纳在密封容器内的电子倍增单元包括聚焦电极、加速电极、倍增电极单元、和阳极。具体地说,至少加速电极和倍增电极单元在包括在倍增电极单元内的第一级倍增电极和第二级倍增电极不经由导电材料而与加速电极直接相对的状态下,被共同保持。在加速电极和倍增电极之间没有放置直接支持倍增电极的电位设定成与第一级倍增电极相同的现有的金属盘;因此,当电子从阴极经由第一级倍增电极到达第二级倍增电极时,可以极大地减少电子的渡越时间的变化。
专利分类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