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苯菌酮的农药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95720.0 | 申请日: | 2014-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588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侯华民;张善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正业中农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41/08 | 分类号: | A01N41/08;A01N43/90;A01P3/00;A01N3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71924 ***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苯菌酮 农药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苯菌酮的农药组合物,组合物主要用于病原真菌引起的多种病害,主要防治子囊菌亚门真菌引起的病害。
背景技术
苯菌酮(metrafenone),分子式C19H21BrO5,是巴斯夫公司开发的二苯酮类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子囊菌亚门的多种病害,尤其对禾谷类作物白粉病有特效。为合理保护该类药剂、延缓病菌对新药剂抗药性的产生及提高药剂的防治效果,有必要进行合理的复配研究。目前含苯菌酮的农药组合物的研究报道较少。发明人通过对组合物的复配效果的研究,发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增效作用的一种含苯菌酮的农药组合物,本发明是通过下列措施来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苯菌酮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中含有A和B两种组分,A组分为苯菌酮,B组分为乙蒜素、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的一种,A组分与B组分的质量份数比为40:1-1:10,优选的,质量份数比为20:1-1:5。
上述杀菌组合物中,A组分与B组分的质量之和占组合物总质量的百分比为1%-80%。
本发明上述组合物可制成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水剂、微乳剂、水乳剂,用于喷雾、灌根、拌种等。
本发明还提供了含寡糖与苯菌酮的组合物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用途,适宜防治的病害有子囊菌亚门真菌、鞭毛菌亚门真菌、半知菌类真菌、担子菌亚门真菌引起的病害,优选的,用于防治子囊菌亚门真菌引起的白粉病、菌核病。进一步优选的,组合物用于防治小麦白粉病、葡萄白粉病、油菜菌核病。
本发明上述组合物的用途中,所述植物为小麦、葡萄、油菜、黄瓜、草坪草、苹果、梨、辣椒、西瓜、水稻、柑橘、荔枝、花卉等。
本发明有益效果是:
1、增效作用明显:组合物在一定配比范围内表现良好的增效作用,提高了组合物的防病效果。
2、降低使用成本:因复配具有提高防效、防治谱增大,减少了使用次数,降低了使用成本;
3、延缓抗药性: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成分复配,病原菌不易产生抗药性,延缓病原菌对药剂抗药性的产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本实施方式中的组合物的比例和用途。
实施例1含苯菌酮的农药组合物对小麦病田间试验
用组合物进行了小麦白粉病田间试验,并设相应单剂和空白对照,每药剂设小区30m2。采用背负式喷雾器常规常量喷雾,试验在孕穗和扬花初期各喷1次,药前及第2次施药后7~10d,每处理按五点取样,每点50株,每株调查全部叶片,记录调查总叶数、病叶数,按照以下分级方法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
叶片分级法:
0级:无病
1级:病斑相连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以下;
3级:病斑相连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5%;
5级:病斑相连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25%;
7级:病斑相连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
9级:病斑相连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1%以上;
x为使用浓度为a时的活性组分A的防效,y为使用浓度为b时的活性组分B的防效。比较理论效果和实际效果,评价组合物的协同作用,以实际防效大于理论防效时为增效作用。含苯菌酮的农药组合物对小麦的防治效果结果见表1。
表1含苯菌酮的农药组合物对小麦田间效果
通过含苯菌酮的农药组合物对小麦测试发现,苯菌酮与乙蒜素在1:1和2.5:1时,苯菌酮与乙蒜素的组合物对小麦白粉病的实际效果均高于组合物的的理论防效。苯菌酮与苦参碱或氧化苦参碱之比为4:1和10:1时,苯菌酮与苦参碱的组合物、苯菌酮与氧化苦参碱的组合物对小麦白粉病的实际效果均高于组合物的的理论防效。显而易见,含苯菌酮的组合物对小麦白粉病是增效的。另外发现,复配组合物对小麦的长势明显好于单剂对照。
实施例2含苯菌酮的农药组合物对葡萄白粉病的室内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正业中农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海南正业中农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957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