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纳他霉素针状结晶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94966.6 | 申请日: | 2014-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809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陆跃乐;周斌;陈小龙;陈艺强;范永仙;朱勇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新银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H17/08 | 分类号: | C07H17/08;C07H1/06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黄美娟;冷红梅 |
地址: | 31001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霉素 针状 结晶 制备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他霉素针状结晶的制备方法。
(二)背景技术
纳他霉素(Natamycin)又名游链霉素、匹马菌素或匹(马)霉素(Pimaricin),是由Streptomyces natalensis经发酵生产的一种抗生素,属多烯大环内酯类物质,能专一性的抑制酵母菌和霉菌,阻止丝状真菌黄曲霉毒素的形成。纳他霉素为两性物质,分子中有一个碱性基团和一个酸性基团,等电点为6.5。在水中和极性有机溶剂中溶解度很低,不溶于非极性溶剂,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0~50mg/L,在pH>9或<3时溶解度增大。正是由于纳他霉素的溶解度低,可用其对食品的表面进行处理以增加食品保质期却不影响食品的风味和口感。目前,纳他霉素作为一种天然生物防腐剂已被批准用于某些乳制品、肉类、饮料、水果等许多食品的生产和保藏中。
目前应用在食品防腐中的剂型为预混剂、悬浮液,其主要缺点是纳他霉素在水或乙醇中溶解度极低,从而发生沉降,导致纳他霉素不能均匀分布在水或乙醇溶液中,而且在应用时纳他霉素剂量很低,通常为0.03%~0.05%,所以即使剧烈搅拌也不能使纳他霉素均匀地分布在溶液中,从而影响到使用效果。更严重的是,拿悬浮液喷雾时,纳他霉素固体还会还常常会堵塞喷头,导致使用不方便。因此,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纳他霉素均匀地分布于溶液中。虽然加入表面活性剂等辅剂可以增加纳他霉素在溶液中的均匀性,但需增加了成本。
(三)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纳他霉素结晶是片状结晶,在溶液中悬浮性不好,从而导致使用上的不方便,本发明的目的是改变纳他霉素的结晶形状,使纳他霉素结晶从大颗粒片状结晶变成0.2~20nm的针状结晶,增加了纳他霉素在溶液中的悬浮性,进而方便使用。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纳他霉素针状结晶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如下:将纳他霉素(片状结晶)加入水溶液中,调pH值为1~3或11~13,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后,再于5min~120min内缓慢(太快或太慢都不利针状结晶的形成)调pH至4~10,继续搅拌20~40min,获得纳他霉素针状结晶的悬浮液,悬浮液经干燥获得纳他霉素针状结晶。所获得的结晶为针状或圆筒状,平均大小为0.2~20nm,或者也可将获得的晶体悬浮于75%乙醇或水中(所得晶体在75%乙醇或水中具有良好的悬浮性)使用。调节pH值,可采用本领域常规的酸或碱,常见的酸有HCl、H2SO4、HNO3、H3PO4等,常见的碱有NaOH、KOH、NH4OH、Na3PO4等,优选为HCl和NaOH,也可以用其他常见酸和碱。
优选的,水中纳他霉素的添加量为20~100g/L水。
优选的,所述方法如下:将纳他霉素加入水溶液中,调pH值为1~3或11~13,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后,再于10min~90min内缓慢调pH至6~8,继续搅拌20~40min,获得纳他霉素针状结晶的悬浮液,悬浮液经喷雾干燥获得纳他霉素针状结晶。
优选的,获得所述纳他霉素针状结晶后再悬浮于水或75%(v/v)乙醇中备用。
优选的,本发明以1~2M的NaOH或HCl调pH值。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采用本发明方法,所得到的样品在水或75%乙醇中悬浮稳定好,长时间不发生沉淀,从而方便使用,在食品防腐上具有较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显微镜下新银象纳他霉素结晶照片(10×40)。
图2为新银象纳他霉素X-ray谱图。
图3为显微镜下纳他霉素针状结晶照片(10×40)。
图4为纳他霉素针状结晶的X-ray谱图。
图5为新银象纳他霉素产品HPLC色谱图。
图6为针形纳他霉素产品HPLC色谱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新银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新银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949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