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有控制IC的低噪声FET驱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51995.4 | 申请日: | 2014-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124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张杰;马捷;呼艳生;刘芳宇;张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K17/687 | 分类号: | H03K17/687;H03K17/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谱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57 | 代理人: | 王庆海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有 控制 ic 噪声 fet 驱动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驱动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装有控制IC的低噪声FET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驱动电路的基本任务,就是将信息电子电路传来的信号按照其控制目标的要求,转换为加在电力电子器件控制端和公共端之间,可以使其开通或关断的信号。对半控型器件只需提供开通控制信号,对全控型器件则既要提供开通控制信号,又要提供关断控制信号,以保证器件按要求可靠导通或关断。
现在,普通使用的功率FET已作开关元件,功率FET用于开关电源时,若使用双极型晶体管技术来直接替换,几乎可原样使用,但使用时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①栅极电路的阻抗非常高,易受静电损坏;
②栅极电路容易产生自激振荡;
③噪声大,易返回到主电源回路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有控制IC的低噪声FET驱动电路,其包括:
第一电容器、第二电容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二极管,第一稳压管、第二稳压管、三极管,场效应晶体管、和控制用IC,其中该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该第一电阻的所述第一端接收输入信号,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和用于提供开关电源脉宽调制信号的控制用IC的电源端,该控制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二极管的阳极、三极管的基极和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该二极管的阴极分别连接三极管的发射极和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一稳压管的阴极和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该场效应晶体管的漏极连接第二稳压管的阴极,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容器的第二端、所述用于提供开关电源脉宽调制信号的控制用IC的接地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场效应晶体管的源极、所述第一稳压管的阳极和所述第二稳压管的阳极均接地。
其中所述控制用IC是TL494。
其中所述三极管是PNP晶体管。
其中所述输入信号是+13V的直流电压。
其中第一电阻R1的阻值为47千欧姆,第二电阻R2的阻值为50-100欧姆之间的任意值,优选75欧姆,第三电阻R3的阻值为1千欧姆,第一电容器C1的电容值为47μF,第二电容器C2的电容值为0.1μF。
根据本发明的装有控制IC的低噪声FET驱动电路,其能够控制开关速度,保护栅极电路免受静电损坏,防止栅极电路产生自激振荡,降低噪声,还可以防止噪声返回到主电源回路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装有控制IC的低噪声FET驱动电路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装有控制IC的低噪声FET驱动电路的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该驱动电路包括:
第一电容器C1、第二电容器C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二极管D,第一稳压管Z1、第二稳压管Z2、三极管T,场效应晶体管FET、和控制用IC,其中该第一电容器C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该第一电阻R1的所述第一端接收输入信号,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和用于提供开关电源脉宽调制信号的控制用IC的电源端,该控制用IC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的阳极、三极管T的基极和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该二极管D的阴极分别连接三极管T的发射极和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一稳压管Z1的阴极和场效应晶体管FET的栅极,该场效应晶体管FET的漏极连接第二稳压管Z2的阴极,所述第一电容器C1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容器C2的第二端、所述用于提供开关电源脉宽调制信号的控制用IC的接地端、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所述三极管T的集电极、所述场效应晶体管FET的源极、所述第一稳压管Z1的阳极和所述第二稳压管Z2的阳极均接地。
所述用于提供开关电源脉宽调制信号的控制用IC可以是德州仪器生产的TL494。当然,也可以是其它型号的能够提供用于开关电源的脉冲宽度调制的控制电路。
所述三极管是PNP晶体管。
所述输入信号是+13V的直流电压。
下面简要说明本发明的装有控制IC的低噪声FET驱动电路的工作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519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轴式人体红外感应开关
- 下一篇:常温输出端口微波变温噪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