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24925.X | 申请日: | 2014-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953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钟汇才;罗军;朱慧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21/336 | 分类号: | H01L21/336;H01L21/78;H01L29/08;H01L29/0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倪斌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器件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提供了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一示例方法可以包括:在SOI衬底上形成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条鳍线,其中SOI衬底包括支撑衬底、埋入绝缘层和SOI层,且在形成鳍线之后留有一定厚度的SOI层在埋入绝缘层上各鳍线之间延伸;在衬底上形成沿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栅极线,每一栅极线经由栅介质层与相应的鳍线相交;在栅极线的侧壁上形成电介质侧墙;在SOI层以及鳍线未被栅极线和侧墙覆盖的表面上外延生长半导体层;以及在预定区域处,形成器件间绝缘隔离部,其中至少一条栅极线被相应的绝缘隔离部分为两个或更多部分,且至少一条鳍线被相应的绝缘隔离部分为两个或更多部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半导体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包括鳍的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器件的集成密度日益提高,FinFET(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由于其良好的电学性能、可扩展性以及与常规制造工艺的兼容性而倍受关注。图1中示出了示例FinFET的透视图。如图1所示,该FinFET包括:衬底101;在衬底101上形成的鳍102;与鳍102相交的栅电极103,栅电极103与鳍102之间设有栅介质层104;以及隔离层105。在该FinFET中,在栅电极103的控制下,可以在鳍102中具体地在鳍102的三个侧壁(图中左、右侧壁以及顶壁)中产生导电沟道,如图1中箭头所示。也即,鳍102位于栅电极103之下的部分充当沟道区,源区、漏区则分别位于沟道区两侧。
在图1的示例中,FinFET由于在鳍102的三个侧壁上均能产生沟道,从而也称作3栅FinFET。另外,也可通过在鳍102的顶壁与栅电极103之间设置高厚度电介质层(例如氮化物)来形成2栅FinFET,此时在鳍102的顶壁上不会产生沟道。
随着器件的不断小型化,鳍的尺寸越来越小。例如,在22nm节点技术中,鳍的宽度可以为约10-30nm。要针对如此小的鳍,准确实现源/漏接触部相当困难。另外,如此小的鳍在制造过程中非常容易坍塌,特别是在SOI(绝缘体上半导体)晶片上形成尺寸越来越小的鳍时。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至少部分地在于提供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困难。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包括:在SOI衬底上形成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条鳍线,其中SOI衬底包括支撑衬底、埋入绝缘层和SOI层,且在形成鳍线之后留有一定厚度的SOI层在埋入绝缘层上各鳍线之间延伸;在衬底上形成沿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栅极线,每一栅极线经由栅介质层与相应的鳍线相交;在栅极线的侧壁上形成电介质侧墙;在SOI层以及鳍线未被栅极线和侧墙覆盖的表面上外延生长半导体层;以及在预定区域处,形成器件间绝缘隔离部,其中至少一条栅极线被相应的绝缘隔离部分为两个或更多部分,且至少一条鳍线被相应的绝缘隔离部分为两个或更多部分。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半导体器件,包括:SOI衬底,包括支撑衬底、埋入绝缘层和SOI层;在SOI衬底上形成的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鳍,其中各鳍之间存在一定厚度的SOI层在埋入绝缘层上延伸;在SOI衬底上形成的沿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栅电极,每一栅电极经由栅介质层与相应的鳍相交;在栅电极的沿第二方向延伸的侧壁上形成的电介质侧墙;在鳍以及SOI层的未被栅极线和侧墙覆盖的表面上形成的外延半导体层,该外延半导体层填充各鳍之间以及各栅电极之间的空间;以及绝缘隔离部,所述绝缘隔离部将沿第二方向相对的栅电极彼此隔离,且将沿第一方向相对的鳍彼此隔离。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通过外延半导体层,可以扩展源/漏面积,以便于后继的接触部制造。此外,通过按需设置绝缘隔离部,以实现所需的电隔离。最终的源/漏面积可以由绝缘隔离部来限定。另外,由于在鳍之间留有一定厚度的SOI层,所以可以改善对鳍的支撑。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2492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装置
- 下一篇: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