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樱桃番茄果实生物防腐保鲜剂及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16979.1 | 申请日: | 2014-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664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郑晓冬;阎芙洁;徐仕翔;余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B7/154 | 分类号: | A23B7/154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金祺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樱桃 番茄 果实 生物 防腐 保鲜剂 及其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果实采后病害防治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樱桃番茄果实生物防腐保鲜技术。
背景技术
樱桃番茄形态优美,味道可口,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深受大众欢迎的水果型蔬菜,在中国大部分省区均有栽培。因樱桃番茄水分含量高、鲜嫩皮薄、极易损伤,贮藏期间易受病原菌侵染导致采后腐烂,在贮藏和运输过程中损失现象极其严重,影响其市场供应,也严重损害农民的经济收益。目前控制樱桃番茄采后腐烂最有效的措施是低温贮藏并结合使用化学杀菌剂,但是低温贮藏需要较大的投资而且容易造成冷害,另一方面频繁使用化学杀菌剂易使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并且化学药剂残留超标会危害人类健康。因此,目前许多研究都在致力于寻求安全、无毒和高效的病害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是近年来新发展的一种采后保鲜技术,因其无毒、无害、无环境污染而深受人们的重视。近几年的研究中,许多生物拮抗菌在采后病害防治方面显示出其有效性和使用方便的优势,其中以假丝酵母属(candida)、隐球酵母属(cryptococcus)、毕赤酵母属(pichia)、红酵母属(rhodotorula)、梅奇氏酵母属(metschnikowia)为主。但是在商业条件下,单独使用拮抗菌进行抑菌,抑菌效果不够理想及缺乏一致性会限制其使用。其主要原因是拮抗菌的生长和在果蔬表面的繁殖等都受到诸如温度、湿度、雨水、风力等环境条件的影响,使其生防效果不够稳定,譬如生防菌在较低或较高的温度下的生防效力会大大下降,应用于实际生产中风险较大。此外,相对于化学杀菌剂,拮抗菌的生产成本比较高,这些因素都影响了拮抗菌作为果蔬保鲜剂在生产中的应用。
粘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is)已被证明能有效控制水果采后病害。中国发明申请专利《一种用于防治柑橘采后病害的酵母生物制剂制备方法》,申请号:200410015947.6,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治柑橘采后病害的酵母生物制剂制备方法。中国发明申请专利《提高粘红酵母对水果采后病害生物防治效力的方法》,申请号:201010240638.4,公开了一种利用壳聚糖等物质提高粘红酵母对果实病害防治效力的方法。中国发明申请专利《柑橘生物防腐保鲜剂》,专利号:ZL201110113838.8,公开了一种由罗伦隐球酵母、粘红酵母、红冬孢酵母、水杨酸、生长素、氯化钙组成的保鲜剂对柑橘进行生物防治。中国发明申请专利《基于酵母、碳酸氢钠和激发子活性的柑橘生物保鲜剂》,专利号:ZL201110114068.9,公开了一种由罗伦隐球酵母、粘红酵母、红冬孢酵母、碳酸氢钠、生长素和水杨酸组成的柑橘生物保鲜剂。另外,该酵母对苹果、柑橘、草莓等果实灰霉、青霉采后病害的控制已有报道(孙萍等,2003;王雷等,2008)。
上述专利中涉及的粘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is)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日期:2010年1月20日,保藏号为CGMCC NO.3589。
鼠李糖脂是由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阴离子生物表面活性剂,它兼具良好的化学和生物特性,无毒、可生物降解并且安全可靠,在石油开采、环境污染治理、化妆品、医药等领域都有着一定的应用。Kim等(2000)发现从铜绿假单胞菌B5分离出的鼠李糖脂,对于疫霉属枯萎病和炭疽病有抵抗作用,辣椒和黄瓜在喷洒过含有鼠李糖脂的溶液后,可以很好的抵御病原菌的侵染。Lotfabad等(2013)人发现从两株本土的Pseudomonas aeruginosa MRo1和MASH1中分离出的鼠李糖脂不仅表现出良好的表面活性,对于革兰氏阳性菌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Sotirova等(2012)发现鼠李糖脂与硫代磺酸酯(MTS)的结合使用有协同增效作用,可以降低硫代磺酸酯的杀菌浓度却得到一样的杀菌效果。Varnier等(2009)首次发现鼠李糖脂不仅具有直接抑菌功能,还可以作为一种MAMPs,诱导果实产生抗性,使其在采前对病原菌侵染的抵抗力大大增强。
Sha等(2012)人将鼠李糖脂的发酵产物与分离纯化后的高纯度鼠李糖脂进行比较,发现粗产物与纯化物的抑菌效果相当,因此不需要增加繁琐的操作去提高纯度,成本得到降低,这使得鼠李糖脂的商业化应用成为了可能。
专利号为201010136140.3的发明《一种鼠李糖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提供了利用保藏号为CCTCC No:M209237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ZJU-211制备鼠李糖脂的方法。
参考文献具体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169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