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高强度海洋工程用钢板及其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08408.3 | 申请日: | 2014-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410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坤;张健;王若刚;李新玲;刘浩岩;陈华;陈付振;孙铁彪;刘立强;于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60 | 分类号: | C22C38/60;C22C38/16;C21D8/02 |
代理公司: | 鞍山华惠专利事务所 21213 | 代理人: | 赵长芳 |
地址: | 114021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高 强度 海洋工程 钢板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铁冶金工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屈服强度为550MPa级超高强度海洋工程用钢板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经济的繁荣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有限的陆地石油资源已日渐枯竭。石油开采商把目光纷纷投向海洋石油的开发。于是,适用于海洋石油开发的装置(称为海洋工程)应运而生。
据我国海洋石油2015年远景规划显示,中国还要增加5000万吨的海洋石油产量,未来五年,我国将有30多个油田待开发,需建造70多座平台,新建和改造10多艘FPSO,其中中海油需建造55座海洋平台,6艘FPSO,4个陆地终端,铺设海底管线1000多公里,投资总量每年将以数百亿元以上递增。
至2015年,我国海洋工程用钢需求量可达到180万吨左右,其中普通强度钢需求约50-55万吨左右;高强度钢需求约100-115万吨左右;特殊高强度钢需求约10万吨左右。屈服强度550MPa级海洋工程用钢板就属于海洋工程用钢中高强度、高难度、高附加值产品的代表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具有高附加值的550MPa级超高强度海洋工程用钢板及其生产方法。
为此,本发明所采取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超高强度海洋工程用钢板,其化学成分wt%含量为:C 0.06-0.12%,Si 0.20-0.35%,Mn 1.0-1.6%,P≤0.02%,S≤0.05%,Mo 0.40-0.45%,Ni 0.30-0.40%,Cu 0.20-0.30%,Ti 0.012-0.020%,V 0.02-0.05%,Nb 0.01-0.04%;其中Nb+V+Ti≤0.12%,余为Fe及微量杂质。
一种超高强度海洋工程用钢板的生产方法,其轧制工艺流程为:加热—除鳞—TMCP轧制—矫直—缓冷—调质—剪切—入库,生产屈服强度为550MPa级超高强度海洋工程用钢板,具体方法为:
1、钢坯加热温度为1170-1220℃,加热时间90-110min/mm。
2、热轧采用再结晶区和未再结晶区两阶段轧制,开轧温度>1100℃,二阶段开轧温度为790-830℃,二阶段总压下量>30%,终轧温度770-810℃。
3、控冷工艺采用ACC冷却,入水温度760-780℃,冷却速度4-10℃/s,返红温度480-540℃。
4、缓冷工艺:采取堆垛缓冷,堆垛温度250-350℃,缓冷时间≥24h。
5、热处理工艺:
淬火温度890-930℃,在炉时间2-2.5min/mm,水冷;
回火温度610-650℃,在炉时间4-5min/mm,空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按照上述工艺方法生产的超高强度海洋工程用钢板,经检验,钢板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550MPa级超高强度海洋工程用钢板的标准要求,其中:Rp0.2达到754MPa,Rm为799MPa,A为20.25%。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钢牌号EH550,轧后钢板厚度60mm。
熔炼化学成分wt%含量为:C 0.07%,Si 0.30%,Mn 1.49%,P0.008%,S0.002%,Mo 0.42%,Ni 0.36%,Cu 0.23%,Ti 0.016%,V 0.04%,Nb 0.03%;余为Fe及微量杂质。
其轧制工艺流程为:加热—除鳞—TMCP轧制—矫直—缓冷—调质—剪切—入库,具体方法为:
1、钢坯加热温度为1190℃,加热时间97min/mm。
2、热轧采用再结晶区和未再结晶区两阶段轧制,开轧温度1150℃,二阶段开轧温度为803℃,二阶段总压下量39%,终轧温度781℃。
3、控冷工艺采用ACC冷却,入水温度772℃,冷却速度9℃/s,返红温度533℃。
4、缓冷工艺:采取堆垛缓冷,堆垛温度350℃,缓冷时间30h。
5、热处理工艺:
淬火温度900℃,在炉时间2min/mm,水冷;
回火温度620℃,在炉时间5min/mm,空冷。
实施例2:
钢牌号EH550,轧后钢板厚度70mm。
熔炼化学成分wt%含量为:C 0.10%,Si 0.25%,Mn 1.30%,P0.01%,S0.008%,Mo 0.40%,Ni 0.38%,Cu 0.22%,Ti 0.017%,V 0.02%,Nb 0.015%;余为Fe及微量杂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084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