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涂覆组合物、其制造方法及涂覆物品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69647.3 | 申请日: | 2013-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0341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15 |
发明(设计)人: | 泉谷佑;吉田育弘;山本义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9D201/00 | 分类号: | C09D201/00;C09D7/1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 | 代理人: | 贾成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 制造 方法 物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以赋予高的憎水性及憎油性的涂覆组合物、其制造方法及涂覆物品。
背景技术
对玻璃、塑料、纸、纤维制品、金属等的固体表面多进行赋予憎水性,但憎油性的赋予不怎么进行。但是,在这些的固体表面对油污染等要求更高的防污效果的情况下,期望不仅对水、而且对以油为代表的低表面张力物质也具有高的接触角和低的转落角。即,要求兼备憎水性和憎油性这两者的涂覆膜的形成,进而,期望兼备高的憎水性·憎油性、即超憎水性和超憎油性的涂覆膜。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使平均一次粒径为100nm以下的疏水性微粒分散于在总有机溶剂中含有65质量%以上的疏水性溶剂的有机溶剂的涂覆液,记载有使用其而形成的涂覆膜对于水显示140度以上的接触角。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通过将含有促进醇、烷氧基硅烷、全氟烷基硅烷、硅石微粒、烷氧基硅烷的水解反应的催化剂及水的涂覆组合物进行涂敷而得到的表面的均方根粗糙度(RMS)值为100nm以上的涂覆膜,记载有该涂覆膜对于水显示150度以上的接触角及对于油显示130度以上的接触角。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0-155727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10-8937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中,虽然可以简便地形成超憎水性的涂覆膜,但存在该涂覆膜的憎油性不充分这样的问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由于利用水解反应,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在涂覆液的制备中花费时间、在涂覆次数少的情况下得不到充分的接触角而因此工序数增多。
进而,专利文献1及2的涂覆膜中,存在干燥时容易产生开裂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可以不需要繁杂的操作地赋予高的憎水性及憎油性、且可以形成开裂少的涂覆膜的涂覆组合物。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为涂覆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在溶解于溶剂的粘结剂树脂中分散有疏水性微粒和形成了卡房(カードハウス)状的凝聚结构的扁平状微粒。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可以不需要繁杂的操作地赋予高的憎水性及憎油性、且可以形成开裂少的涂覆膜的涂覆组合物。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实施方式1涉及的涂覆膜的涂覆物品的示意剖面图。
图2是具备实施方式1涉及的涂覆膜的涂覆物品的示意上面图。
图3是具备实施方式1涉及的涂覆膜的涂覆物品的示意立体图。
图4是具备由不含有扁平状微粒的涂覆组合物所形成了的涂覆膜的涂覆物品的示意剖面图。
图5是具备由含有非凝聚状态的扁平状微粒的涂覆组合物所形成了的涂覆膜的涂覆物品的示意剖面图。
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涂覆组合物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图。
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涂覆组合物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图。
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涂覆组合物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涂覆膜的涂覆物品的示意剖面图。图2是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涂覆膜的涂覆物品的示意上面图。图3是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涂覆膜的涂覆物品的示意立体图。在这些图中,在基材1的上面设有包含疏水性微粒2、扁平状微粒3及粘结剂树脂4的涂覆膜5。
在涂覆膜5中,疏水性微粒2相对于粘结剂树脂4的质量比(疏水性微粒2的质量/粘结剂树脂4的质量)通常为0.5以上,优选为0.5以上且12以下,更优选为2以上且8以下。通过该疏水性微粒2的存在,在涂覆膜5的表面形成微小的凹凸。通过该表面的微小的凹凸结构,可以提高涂覆膜5的憎水性。疏水性微粒2相对于粘结剂树脂4的质量比低于0.5时,在涂覆膜5的整个表面不形成微细的凹凸结构,有时得不到具有所期望的憎水性的涂覆膜5,因此不优选。另一方面,疏水性微粒2相对于粘结剂树脂4的质量比超过12时,粘结剂树脂的量过少,因此得不到具有所期望的强度的涂覆膜5,有时涂覆膜5从基材1剥离,因此不优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696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