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铁路车辆以及铁路车辆用塞拉门在审
| 申请号: | 201380060667.4 | 申请日: | 2013-10-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539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 发明(设计)人: | 高桥幸生;角田裕树;川上创司;二村有哉;福永智行;光田格广;榊源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海旅客铁道株式会社;日本车辆制造株式会社;纳博特斯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1D19/02 | 分类号: | B61D19/02;B61D19/00;E05D15/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田喜庆;吴孟秋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铁路车辆 以及 拉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路车辆以及铁路车辆用塞拉门(plug door),尤其涉及能够确保门的气密性的铁路车辆以及铁路车辆用塞拉门。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铁路车辆、尤其是高速的铁路车辆上安装有塞拉门。塞拉门是在关闭进出口时使得塞拉门的外表面与车体的外表面一致的门形式。根据这种塞拉门,可以降低空气阻力、风噪声等噪音。
关于这样的塞拉门,在以下的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的车辆用塞拉门装置:将沿着车体侧壁侧延伸的滑轨10以可沿导轨6进行移动的方式与沿着车体长度方向延伸的导轨6连接,同时将门3以可沿滑轨10移动的方式与滑轨10连接。
现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7924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车辆用塞拉门装置中,门3通过滑轨10以悬臂状态与导轨6连接。因此,尤其是在将滑轨10拉长时(将塞拉距离拉长时),存在如下这样的问题:滑轨10的前端侧下垂,其影响导致进出口不封闭,可能无法确保门的气密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确保门的气密性的铁路车辆以及铁路车辆用塞拉门。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记载的铁路车辆,可发挥如下效果。即,引导门沿车体宽度方向移动的拉轨被架设在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上,该第一导轨由车体顶部下悬,沿车体长度方向延伸,引导门沿车体长度方向相对于所述进出口往返移动,该第二导轨由该第一导轨与所述车体侧壁之间的车体顶部下悬,沿车体长度方向延伸,引导所述门沿车体长度方向相对于所述进出口往返移动。由此,拉轨通过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而成为两端支撑状态。因此,可以防止拉轨的前端下垂。因此,具有可以可靠地封锁进出口且确保门的气密性这样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记载的铁路车辆,除了发挥本发明第一方面记载的铁路车辆的效果以外,还可发挥如下效果。在门封闭进出口的情况下,从侧断面观察,门吊部件、可动部件、拉轨、第二导轨从下方重叠,因此,即使在门封闭了进出口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拉轨下垂。因此,具有可以可靠地封闭进出口且能确保门的气密性这样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记载的铁路车辆,除了发挥本发明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记载的铁路车辆的效果以外,还可发挥如下效果。即,当关闭门的情况下,通过第二推压装置,在由第一推压装置推压门之前推压门。第二推压装置是与门的内表面相对设置并将门向车外推压的推压装置。沿车体宽度方向拉长第二活塞后,与第二活塞的前端连接的推压部件抵接门的内表面并将门向门框推压。由此,门向门框移动。如此,第二推压装置将第二活塞相对于门内表面垂直拉长,因此,能够有效地使门向门框移动。
然后,门被第一推压装置推压。第一推压装置是在车体长度方向上与门相邻设置并将门向门框推压的推压装置。如果在车体长度方向上拉伸第一活塞,则联杆机构运动,抵接门的内表面,将门向门框推压。由此,第一推压装置通过联杆机构推压门,因此,即使从门的外部施加外力,该外力也不会全部作用于活塞,因而无需增大活塞,也能够抵消外力,确保门的气密性。因此,即使在将门移动至气密位置但存留有距离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将门移动至气密位置,且能够确保门的气密性这一效果。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记载的铁路车辆用塞拉门,具有能够可靠地封闭进出口、确保门的气密性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铁路车辆的侧断面图。
图2是铁路车辆的俯视图。
图3是铁路车辆的正视图。
图4的(a)是示出使辅助推压装置运转前的状态的示意图,图4的(b)是示出使辅助推压装置运转后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5的(a)是示出使主推压装置运转前的状态的示意图,图5的(b)是示出使主推压装置运转后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6的(a)是示出利用辅助推压装置推压门的状态的示意图,图6的(b)是示出使门容纳在门套(戸袋)中时的状态的示意图,图6的(c)是示出将门从门套中拉出的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铁路车辆1的侧断面图,图2是铁路车辆1的俯视图,图3是铁路车辆1的正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海旅客铁道株式会社;日本车辆制造株式会社;纳博特斯克有限公司,未经东海旅客铁道株式会社;日本车辆制造株式会社;纳博特斯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606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