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异丁烯醛和甲基丙烯酸的制造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80057892.2 申请日: 2013-10-29
公开(公告)号: CN104781221A 公开(公告)日: 2015-07-15
发明(设计)人: 山口哲史;辰巳奉正;近藤正英;藤森祐治 申请(专利权)人: 三菱丽阳株式会社
主分类号: C07C27/00 分类号: C07C27/00;B01J27/199;C07C45/35;C07C47/22;C07C51/21;C07C51/23;C07C51/25;C07C57/05;C07B61/00
代理公司: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代理人: 苗堃;金世煜
地址: 日本*** 国省代码: 日本;JP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异丁烯 甲基丙烯酸 制造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催化剂的存在下,利用分子态氧对选自异丁烯、叔丁醇(以下也表示为TBA)和甲基叔丁基醚(以下也表示为MTBE)中的至少一种进行气相接触氧化而制造异丁烯醛和甲基丙烯酸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含有钼、铋和铁作为必需成分的催化剂存在下对异丁烯、叔丁醇或甲基叔丁基醚进行气相接触氧化而制造异丁烯醛和甲基丙烯酸的方法,其在工业上也使用。该反应例如使用多管式固定床反应器在300~400℃的范围实施。

这样的气相接触氧化反应中使用的催化剂被较长时间使用,但催化剂的活性经时下降,所以原料的转化率经时下降。因此,进行了为了维持原料的转化率而升高反应温度来运转的方法。

另一方面,为了更长时间使用催化剂而提出了各种方法。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实质上由空气构成的环境下在380~540℃对随着使用活性下降的催化剂进行再生处理的方法。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将使用催化剂制造异丁烯醛和甲基丙烯酸的反应的活化能的边界温度设为T(℃)时,在T-3(℃)以下的温度开始反应,随着催化剂活性的下降边升高反应温度边继续反应,在反应温度高于T之前对催化剂进行至少1次活化处理的方法。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将反应的活化能的边界温度设为TA(℃)时,在TA-15(℃)~TA(℃)的温度范围以使原料的转化率为一定的方式改变反应压力、氧与原料的摩尔比来进行控制的方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平5-2950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263739号公报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07/105523号

发明内容

然而,这些专利文献中公开的方法对长时间使用催化剂是有效的,但在催化剂使用期间的异丁烯醛和甲基丙烯酸的收率(选择率)不充分,要求进一步改善。

另外,从工业立场出发,考虑到在从反应开始温度至达到活化能的边界温度的期间中的运转、和在从活化能的边界温度至超过该边界温度的反应结束温度的期间中的运转这两者,要求开发一种在不损害催化剂的使用时间的前提下能够将在催化剂的整个使用期间的收率(选择率)最大化的制造异丁烯醛等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异丁烯醛和甲基丙烯酸的收率的异丁烯醛和甲基丙烯酸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异丁烯醛和甲基丙烯酸的制造方法是在含有钼、铋和铁的催化剂的存在下,使用固定床反应器利用分子态氧对选自异丁烯、叔丁醇和甲基叔丁基醚中的至少1种原料进行气相接触氧化而制造异丁烯醛和甲基丙烯酸的方法,

将上述氧化反应的活化能的边界温度设为TA(℃)时,在低于TA(℃)的反应温度下开始上述反应,边升高反应温度边使上述原料的转化率控制为一定,在超过TA(℃)的反应温度下结束反应,

将反应温度达到TA为止的升温速度的平均值设为A(℃/小时),将超过TA的反应温度的升温速度的平均值设为B(℃/小时)时,A与B的比是(A/B)=0.05~0.18。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能够提高异丁烯醛和甲基丙烯酸的收率。

具体实施方式

(催化剂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中使用的催化剂只要含有钼、铋和铁则没有特别限定,优选具有下述式(1)表示的组成。另外,本发明的催化剂可以是复合氧化物。

MoaBibFecMdXeYfZgSihOi   (1)

上述式(1)中,Mo、Bi、Fe、Si和O各自表示钼、铋、铁、硅和氧。M表示选自钴和镍中的至少1种元素。X表示选自铬、铅、锰、钙、镁、铌、银、钡、锡、钽和锌中的至少1种元素。Y表示选自磷、硼、硫、硒、碲、铈、钨、锑和钛中的至少1种元素。Z表示选自锂、钠、钾、铷、铯和铊中的至少1种元素。a、b、c、d、e、f、g、h和i表示各元素的原子比率,a=12时,b=0.01~3,c=0.01~5,d=1~12,e=0~8,f=0~5,g=0.001~2,h=0~20,i是满足上述各成分的原子价所需的氧原子比率。应予说明,该催化剂的组成是由各元素的原料投入量计算而得的值。

以下,对本发明中使用的催化剂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丽阳株式会社,未经三菱丽阳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578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