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29772.1 | 申请日: | 2013-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281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30 |
发明(设计)人: | 渡边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T17/18 | 分类号: | B60T17/18;B60T8/4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岳雪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技术,公开了以下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在该公报中,公开了检测出根据驾驶者的操作的制动踏板的踩下量,与该踩下量对应地利用泵对轮缸压力进行增压,从而相对于主缸压力对轮缸压力进行助力。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062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检查在进行助力控制的各构成元件中产生故障而不能进行助力控制的状态,不得不驱动泵。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如果在车辆行驶中使泵驱动,则车辆由于轮缸压力上升而减速,所以在行驶中不能进行上述检查,可能会导致一直不能检测出故障而不能进行助力控制的状态持续。
本发明是着眼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动装置,即使在车辆行驶中也能够早期检测出进行助力控制的各构成元件的故障。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在为了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中,利用泵将制动液排出到将主系统的液路和副系统的液路连接的连通液路,向关闭方向控制抑制制动液从连通液路向主系统、副系统的液路流动的第一连通阀及第二连通阀,至少检查泵的状态。
发明的效果
利用本发明,即使在车辆行驶中也能够早期检测出进行控制的各构成元件的故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制动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表示实施例1的控制器的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实施例1的通常时的制动液压控制器的控制的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1的单系统故障时的制动液压控制器的控制的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1的调压系统增压异常时的制动液压控制器的控制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例1的减压异常时的制动液压控制器的控制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例1的电源故障时的制动液压控制器的控制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例1的检测出增压异常的控制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实施例1的进行增压异常检测处理时的制动液压控制器的控制的图。
图10是表示实施例1的指定异常部位的控制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实施例1的进行异常部位指定处理时的制动液压控制器的控制的图。
图12是表示实施例1的检测出减压异常的控制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实施例1的进行减压异常检测处理时的制动液压控制器的控制的图。
图14是表示实施例1的与异常部位对应的控制模式的图。
图15是实施例1的异常判定处理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制动装置的整体结构】
对实施例1的制动装置1进行说明。图1是制动装置1的整体结构图。
制动装置1具有:驾驶者进行踩下操作的制动踏板2;利用制动踏板2的踩下而产生液压的主缸3;存储制动液的储液箱4;设置在各车轮并且利用制动液压产生制动力的轮缸5A、5B、5C、5D;对供给到轮缸5的制动液压进行控制的制动液压控制单元6。轮缸5A、5B、5C、5D的“A”“B”“C”“D”用于对所设置的各车轮进行区别,但以下,在其他结构中不需要特别进行区别时也省略“A”“B”“C”“D”的表示。
在制动踏板2连接有推杆2a,推杆2a与主缸3的主活塞3a连接。在制动踏板2设有检测制动踏板2的踩下量的行程传感器2b。
在主缸3内形成有液压缸3e,在该液压缸3e内滑动自如地设有主活塞3a和副活塞3b。液压缸3e被副活塞3b隔成主液压室3c和副液压室3d,利用主活塞3a对主液压室3c内部的制动液进行增压,利用副活塞3b对副液压室3d内部的制动液进行增压。从储液箱4分别向主液压室3c和副液压室3d供给制动液。
【制动液压控制单元的结构】
对制动液压控制单元6的结构进行说明。在制动液压控制单元6形成有:连接主缸3的主液压室3c与轮缸5A、5B的主液路60P;连接副液压室3d与轮缸5C、5D的副液路60S。主液路60P的“P”表示设置于主系统,副液路60S的“S”表示设置于副系统,但以下,在其他结构中不需要特别进行区别时也省略“P”、“S”。另外,轮缸5的连接可以使用以轮缸5A、5B为左前轮、右后轮用,以轮缸5C、5D为右前轮、左后轮用的所谓的X配管,也可以使用以轮缸5A、5B为左前轮、左后轮用,以轮缸5C、5D为右前轮、右后轮用的所谓H配管,没有特别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未经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297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