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座悬置垫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28471.7 | 申请日: | 2013-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4993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9 |
发明(设计)人: | P·布瓦耶 | 申请(专利权)人: | IEE国际电子工程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00 | 分类号: | B60N2/00;B60N2/70;H01H13/702;H01H13/705;B60R21/015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刘佳斐 |
地址: | 卢森堡埃*** | 国省代码: | 卢森堡;LU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座 悬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座的悬置垫(14),包括一个或多个用于支承座垫(28)的悬置弹簧(16)、附接到所述一个或多个悬置弹簧上的支承板(18)、与所述支承板接合的活动板(34)、设置在支承板与活动板之间的扁弹簧(26)和开关元件。活动板设置成可在关于支承板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扁弹簧朝向第一位置偏置活动板。开关元件按如此方式设置在支承板与扁弹簧之间,即当活动板克服板簧的偏置朝第二位置移动时,板簧压下并致动开关元件。扁弹簧可能例如包括弹簧垫圈、板弹簧、圆顶状扁弹簧和/或悬臂状扁弹簧。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车座领域。特别是,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座的悬置垫。
背景技术
座椅占用传感器现今被广泛地用于机动车辆中以为例如安全带提示器、辅助约束系统(气囊)等不同应用器具提供座椅占用信号。车辆的顾客定制和个性化的可能性是现代汽车的关键销售因素。这导致了为一种汽车型号提供许多不同的汽车内部变型。随着可用选项数的增多,出现了涉及车辆中的技术设备实施的严格制约。由于在座垫的泡沫材料体与座罩之间设置有座椅占用传感器,所以每种座椅设计(皮革、布料、运动性、舒适性…)需要用于占用检测系统的特定研制工作。这导致了高研制成本并且因此对于汽车工业是无吸引力的解决方案。因此,待解决的问题是,找到一种很少受座椅设计的影响并从而可以用于许多种汽车座椅或者甚至汽车平台的传感器方案。
文件EP 1 666 311 B1公开了一种车座组件,其包括座椅支承底盘、座垫、弹簧偏置操纵杆和操作者就位开关。操纵杆和开关两者都设置在座垫与底盘之间,有效地结合到座椅内。操纵杆可在上部位置与下部位置之间移动,通过其对应的弹簧将操纵杆朝其上部位置偏置。开关如此设计和设置,即其所有部件容纳在支承底盘内并且所述部件中任何一个没有延伸到底盘下或者外。当座椅被占用时,占用者的重量压低座垫,并且进而操纵杆抵抗弹簧的作用力朝向其下部位置移动并致动开关。
文件EP 1 666 331的车座组件的缺陷在于以下事实,其需要存在座椅底盘。然而,为了舒适性的原因,现今的座椅常常包括悬置垫代替座椅底盘来支承座垫。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或者至少减少现有技术的缺陷。该目的通过如权利要求1中所要求的本发明来实现。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一种用于车座的悬置垫包括一个或多个用于支承座垫的悬置弹簧、附接到所述一个或多个悬置弹簧中至少一个上的支承板、与所述支承板接合的活动板、设置在支承板与活动板之间的扁弹簧和开关元件。活动板设置成可在关于支承板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活动。扁弹簧朝向第一位置偏压活动板。开关元件设置在支承板与扁弹簧之间,从而当活动板克服扁弹簧的偏压朝第二位置移动时,扁弹簧压下并致动开关元件。
如技术人员将意识到的,当占用者坐到装备有根据本发明的悬置垫和设置在所述悬置垫上的座垫的车座上时,座垫将活动板推到第二位置中。结果,扁弹簧致动开关元件。可以调整悬置垫的弹簧和其他部件的机械参数从而获得用于致动开关元件的期望的阈值力。例如,座椅悬置垫可以设置成仅当体重比较轻的百分之五的女性或者更重的占用者坐在车座上时致动开关元件。当座椅上的物件或者占用者的重量低于阈值力时开关元件将不会被致动。由此可见,较轻的占用者(例如,儿童座椅中的儿童)或者物件(例如,手提包、膝上电脑等)可能不同于较重的。阈值力优选根据车座悬置垫的预定应用来设定,例如,根据安全带提示系统和/或气囊控制系统的环境来设定。因而,本发明的一方面涉及一种包括本文所述的座椅悬置垫的座椅占用感测系统。
在本文件的范围内,术语“扁弹簧”是指包括扁弹簧本身、板弹簧、圆顶状扁弹簧、膜片弹簧、片弹簧、垫圈弹簧、悬臂状扁弹簧和这种弹簧的变型。
悬置垫优选配置成对占用者就座的舒适性没有负面影响并且不改变(转移)汽车的H点。致动板有利地设置在H点下面并且与H点竖直地对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IEE国际电子工程股份公司,未经IEE国际电子工程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284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