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冷器泄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90302.1 | 申请日: | 2013-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030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方兴武;曹建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山科能汽车散热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4 | 分类号: | F16H57/04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454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冷器泄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设计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冷器泄压装置。
背景技术
车辆的变速箱用于将始终按一个方向旋转的引擎的旋转力转换为车辆驱动力的装置,变速箱可分为手动变速箱、自动变速箱、无极变速箱等各种类型,在这些变速箱内部设置有齿轮等各种工作部件,为了对这些工作部件进行润滑、清洗,因此在变速箱中含有大量油液,然而在工作过程中,因部件所产生的热机油被加热,从而致粘度降低,这会严重影响油液的润滑、清洗效果,因此就需要用油冷器对变速箱中的油液进行冷却,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冷却效率,进入油冷器的油压一般比较大,而且油液会直接对散热管进行冲击,这样很容易对散热管造成损害,为了提高散热管的抗压性能,因此不得不采用一些高强度的材料如铜或者不锈钢等来制作散热管,这样不仅增大了油冷器的重量,而且导致散热性能较差,同时成本造价很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减小油液对散热管的冲击力的油冷器泄压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油冷器泄压装置,包括油冷器的散热管两端设置的缓冲油腔,所述缓冲油腔由壳体围合而成,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通过管路与自动变速箱的油腔连通,所述第二通孔与散热管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在散热管的前段设置缓冲油腔,大大减小了油液对散热管的冲击压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缓冲油腔的立体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缓冲油腔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油冷器泄压装置,包括油冷器的散热管10两端设置的缓冲油腔20,如图2、3所示,缓冲油腔20由壳体20a围合而成,所述壳体20a上设有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22,所述第一通孔21通过管路与自动变速箱的油腔连通,所述第二通孔22与散热管10连通,所述第一通孔21与第二通孔22的开口方向相互垂直。一般情况下,为了提高油冷器的冷却效率,进入油冷器的油液的流速都比较高,因此然热管10内的油压会比较高,尤其是散热管10的进油端会直接受到油液的冲击,这样长时间的冲击有可能导致散热管10变形,因此本实用新型在散热管10的两端设置缓冲油腔20,缓冲油腔20是一个封闭式的腔体结构,油液进入缓冲油腔20之后会对缓冲油腔20的内壁进行冲击来释放动能,然后油液会改变流向最终进入散热管10内,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散热管10的负担延长其使用寿命。
如图3所示,壳体20a包括一段缓冲面25,所述缓冲面25位于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22的开口方向的反向延长线的交汇处,所述缓冲面25是可以使第一通孔21或第二通孔22涌入的液流逐渐改变流向的斜面或曲面,该斜面或曲面与第一通孔21、第二通孔22的开口方向的夹角为钝角或锐角。缓冲面25就是受到油液直接冲击的面,该缓冲面25设置成斜面或曲面是为了避免油液直接以垂直方向冲击该面进而产生非常大的冲击力,设置成斜面或曲面过后油液的冲击力会有一个逐渐释放的过程,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缓冲油腔20能够承受的最大冲击力。
如图2所示,壳体20a包括相互垂直且相邻的第一壳壁23和第二壳壁24,所述第一壳壁23和第二壳壁24彼此远离的两条边缘之间设有平滑过渡的凹壳状曲面,所述凹壳状曲面的曲率中心位于缓冲油腔20内部,所述凹壳状曲面构成缓冲面25,所述壳体20a还包括两个同时垂直于第一壳壁23和第二壳壁24的侧壁26,侧壁26与第一壳壁23和第二壳壁24上彼此垂直且相交的两条边缘相接,所述第一壳壁23、第二壳壁24、缓冲面25和两个侧壁26共同围合成缓冲油腔20。
如图2、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壳体20a是由一个开放式壳体和一块平板焊接而成,所述平板构成第二壳壁24,所述平板的边缘设有两个以上卡接槽27,所述开放式壳体的开口的边缘设有与卡接槽27位置相对应的凸块28,所述凸块28与卡接槽27构成卡接配合,所述平板与开放式壳体开口之间的接缝处焊接密封。上述开放式壳体以及平板均可以通过冲压一次成型,制造起来十分方便,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山科能汽车散热器有限公司,未经黄山科能汽车散热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903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齿轮箱油量调节装置
- 下一篇:用于拉矫机减速器的调节找正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