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频感应加热电源控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63343.1 | 申请日: | 2013-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181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周美兰;李艳萍;徐泽卿;王吉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B6/06 | 分类号: | H05B6/06;H02M5/458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张宏威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频 感应 加热 电源 控制电路 | ||
1.高频感应加热电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正半波整流电路(1)、第一比较器电路(2)、第一开关信号生成器(3)、负半波整流电路(4)、第二比较器电路(5)、第二开关信号生成器(6)、死区控制电路(7)和隔离驱动单元(8);
正半波整流电路(1)的电流信号输入端、第一比较器电路(2)的正电流信号输入端、负半波整流电路(4)的电流信号输入端和第二比较器电路(5)的正电流信号输入端同时连接高频感应加热电源中电流检测处理电路的电流信号输出端;
正半波整流电路(1)的电流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一比较器电路(2)的负电流信号输入端,第一比较器电路(2)的方波信号输出端同时连接第一开关信号生成器(3)的一个信号输入端和第二开关信号生成器(6)的一个信号输入端,第一开关信号生成器(3)的开关信号输出端连接死区控制电路(7)的第一开关信号输入端;
负半波整流电路(4)的电流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二比较器电路(5)的负电流信号输入端,第二比较器电路(5)的方波信号输出端同时连接第一开关信号生成器(3)的另一个信号输入端和第二开关信号生成器(6)的另一个信号输入端,第二开关信号生成器(6)的开关信号输出端连接死区控制电路(7)的第二开关信号输入端;
隔离驱动单元(8)包括四套独立且结构均相同的隔离驱动电路;
死区控制电路(7)的第一开关信号输出端连接隔离驱动单元(8)中第一套隔离驱动电路的开关控制信号输入端,死区控制电路(7)的第二开关信号输出端连接隔离驱动单元(8)中第二套隔离驱动电路的开关控制信号输入端,死区控制电路(7)的第三开关信号输出端连接隔离驱动单元(8)中第三套隔离驱动电路的开关控制信号输入端,死区控制电路(7)的第四开关信号输出端连接隔离驱动单元(8)中第四套隔离驱动电路的开关控制信号输入端;
隔离驱动单元(8)中第一套隔离驱动电路的开关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高频感应加热电源中逆变电路的第一开关控制信号输入端,隔离驱动单元(8)中第二套隔离驱动电路的开关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高频感应加热电源中逆变电路的第二开关控制信号输入端,隔离驱动单元(8)中第三套隔离驱动电路的开关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高频感应加热电源中逆变电路的第三开关控制信号输入端,隔离驱动单元(8)中第四套隔离驱动电路的开关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高频感应加热电源中逆变电路的第四开关控制信号输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频感应加热电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半波整流电路(1)包括第一电阻(R0)、可调电阻(R1)、第二电阻(R2)、二极管(D)和电容(C),所述第一电阻(R0)的一端为正半波整流电路(1)的电流信号输入端,第一电阻(R0)的另一端连接可调电阻(R1)的电流输入端,可调电阻(R1)的电流输出端、电容(C)的一端以及第二电阻(R2)的一端均接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电容(C)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的负极,二极管(D)的正极连接可调电阻(R1)的阻值调节端,第二电阻(R2)、电容(C)以及二极管(D)的公共端为正半波整流电路(1)的电流信号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频感应加热电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极管(D)采用1N4148型二极管实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频感应加热电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比较器电路(2)与第二比较器电路(5)具有相同的结构,所述第一比较器电路(2)包括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R5)和比较器(A),所述第三电阻(R4)的一端为第一比较器电路(2)的正电流信号输入端,第三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比较器(A)的正电流信号输入端,第四电阻(R5)的一端为第一比较器电路(2)的负电流信号输入端,第四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比较器(A)的负电流信号输入端,比较器(A)的比较信号输出端为第一比较器电路(2)的方波信号输出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频感应加热电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比较器(A)采用LT1016CN8型比较器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6334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热铸件输送带托盘停止器
- 下一篇:新型输送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