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选换挡软轴及控制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59634.3 | 申请日: | 2013-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78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张翔;王凯峰;李喜鹏;张荣瑾;张纬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61/36 | 分类号: | F16H61/36;F16H59/02;F16C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吉海莲 |
地址: | 23002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换挡 控制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辅助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选换挡软轴及控制机构。
背景技术
选换档软轴是目前国内中重型卡车和客车上应用较为广泛的变速操纵形式。选换挡软轴总成结构简单、传递力可靠,逐渐的这种占地空间极小,布置极为灵活的软性传动系统具有了取代以往刚性杆件传动系统的趋势,且发展极为迅速。而传统杆式操纵的特点是易发生干涉,多支座,从而导致间隙大,效率降低,手感变差,阻尼变大,换挡力也变大。选换挡软轴除了具有以上所述的占地空间小,布置简单的优点,还有质量轻,工作时不易产生噪音等特点。
目前,常用的选换挡软轴与其他部件的连接包括连接操纵杆控制的选换挡机构和变速箱端的变速箱选换挡摇臂机构,从而实现变速箱换挡的功用。选换挡软轴与芯轴之间无介质,选换挡软轴的功用是靠软管与软轴芯轴之间的相对滑动摩擦实现换挡功能。当软轴芯轴与软管的材料不匹配、表面粗糙度过大、配合间隙过小时,容易造成软轴芯轴与软管之间摩擦力大、负载效率低、极易磨损等问题。同时现使用的选换挡软轴总成中连接球头的结构为扁平头,此种结构在雨天、高温、寒冷等恶劣条件下易发生连接球头进水、进灰、结冰,进而使连接球头失效,造成车辆无法进行选换挡操作,影响车辆的行驶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选换挡软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选换挡软轴芯轴与选换挡软管之间的材料不匹配、表面粗糙度过大、配合间隙过小时,容易造成选换挡软轴芯轴与选换挡软管之间摩擦力大、负载效率低、极易磨损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选换挡控制机构,不仅可以减少选换挡软轴行程损失,提高力传递效率,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连接球头的防水、防尘、防冰功能,解决连接球头失效对车辆行驶安全造成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选换挡软轴,包括:芯轴、以及包覆在所述芯轴外的软管;所述芯轴包括:钢丝绳、第一覆盖层以及包覆在所述第一覆盖层外的第二覆盖层。
优选地,所述第一覆盖层为金属扁丝。
优选地,所述第二覆盖层为尼龙材质。
优选地,所述第二覆盖层的外形为花键型。
一种选换挡控制机构,包括:选换挡软轴、软轴护套和软轴支架;所述软轴护套套接在所述选换挡软轴上;所述软轴支架,用于固定所述软轴护套。
优选地,所述选换挡控制机构还包括:与所述选换挡软轴相连接的连接球头。
优选地,所述连接球头为圆球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选换挡软轴及控制机构,一方面在原有的选换挡软轴芯轴的基础上,通过增加第二覆盖层,可以提高选换挡软轴芯轴的传动效率,同时,有效减少选换挡软轴芯轴与选换挡软管之间的摩擦力,降低选换挡软轴芯轴的磨损。另一方面通过更改选换挡控制机构中连接球头的结构,增强连接球头应对恶劣环境的能力,提高连接球头的可靠性,有效的减少连接球头失效对车辆行驶安全造成的影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覆盖层为金属扁丝,有利于提高选换挡软轴芯轴的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覆盖层为尼龙材质,有利于减少选换挡软轴芯轴与软管间的摩擦,降低选换挡软轴芯轴的磨损。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覆盖层的外形为花键型,有利于通过花键型表面上的沟槽,存留更多的润滑脂,可以让选换挡软轴芯轴得到持久充分的润滑,增加选换挡软轴芯轴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选换挡控制机构还包括:与所述选换挡软轴相连接的连接球头,有利于通过连接球头的转换提高变速机构的传动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球头为圆球头,有利于增强连接球头的防水、防尘、防冰功能,提高连接球头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接下来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选换挡软轴芯轴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选换挡软轴芯轴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选换挡软轴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选换挡控制机构装配图;
上图中标记: 1、钢丝绳 2、第一覆盖层 3、第二覆盖层
4、花键外形 5、连接球头 6、芯轴 7、软管
8、软轴护套 9、软轴支架 10、选换挡摇臂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596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工程机械变速器液压换挡操纵阀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变速箱加油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