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和发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34998.6 | 申请日: | 2013-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38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吴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震 |
主分类号: | H01L33/48 | 分类号: | H01L33/48;H01L33/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海南省海口*** | 国省代码: | 海南;6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二极管 封装 结构 发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和和使用这种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的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投影显示技术目前发展迅速,其中发光二极管(LED)光源作为一种新型的光源已经在投影显示技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目前的主要问题在于LED光源的亮度不足。例如对于一定尺寸的光阀来说,其光学扩展量已经确定了,即LED的数量被限定了,而单颗LED的亮度不足就直接导致了入射于光阀的光通量不足。尤其是绿色LED,更是整个LED光源系统的瓶颈。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包括衬底和固定在衬底表面的发光二极管,还包括罩在发光二极管上的反射罩,该反射罩内壁为反射面,且其中心有通孔;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中的出射角小于特定角度的光得以从反射罩的中心通孔直接出射,而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中出射角大于特定角度的光入射于反射罩的内壁而被反射回发光二极管。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发光装置,包括上述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发光装置,包括红色、绿色和蓝色三种发光二极管光源,其中至少一种颜色的光源使用了上述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发光装置中,利用反射罩将原本不能被利用的一定角度范围的光反射回发光二极管,再被发光二极管反射散射后最终改变角度从而被利用,有效的提高的光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发光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发光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发光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发光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发光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发光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发光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结构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结构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发光装置包括发光源101和102。其中101为发光二极管芯片,102为覆盖在发光二极管芯片101表面的波长转换层,发光二极管芯片101发出的第一光能够激发该波长转换层102使其发射受激光。受激光为朗伯分布,即发光角度为半角90度。为了收集尽量多的受激光,发光装置还包括位于发光源光路后端的光收集装置。在本实施例中,光收集装置包括透镜103和透镜104,两片透镜组成透镜组来共同达到收集发光源出射的光的目的。
在有些特定的场合,光学扩展量受到限制,因此透镜组只需要收集一定角度范围内的光,例如半角60度内的光,大角度光即使得到收集在后端也很难得到应用。为了提高光收集效率,发光装置还包括位于发光源与光收集装置光路之间的反射装置105,用于将从发光源发出的出射角大于60度的光反射回发光源。例如在图1中,受激光131的出射角小于60度,因此这些光得以直接被透镜103和104收集出射,而受激光132的出射角大于60度,这些光则被反射装置105反射回波长转换层102,并被波长转换层102散射和反射,再次以朗伯光的形式出射,其中又有一部分角度小于60度的光被透镜103和104收集并出射,其它部分则再次被反射装置105反射回波长转换层102,如此反复循环,最终受激光132中的大部分都在波长转换层102的散射和反射作用下得以被透镜103和104收集而出射。
通过设置反射装置105,可以将原本不能被收集利用的光最终被收集利用起来,这有效的提高了发光装置的发光效率。
为了实现将入射的光最大效率的反射回波长转换层102,反射装置105的反射面形状为以发光源为中心的曲面。例如其截面可以是以发光源为中心的圆,这样发光源发出的光大部分能够反射回发光源。而当发光源大尺寸较大时,反射装置的反射面的截面优化的可以是以发光源的两个边缘点为两个焦点的椭圆,这样根据边缘光线理论从发光源两个边缘点以内发出的光都可以被反射回这两个边缘点之间。当然在光学设计上还可以有很多对反射面形状优化的技巧,此处不做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震,未经吴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349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物质成型燃料的生产系统
- 下一篇:一种光伏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