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前桥转向汽车的前转向轮平行度调节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08833.1 | 申请日: | 2013-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013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定华;于建蕾;郑文林;李刚;王印;李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7/04 | 分类号: | B62D7/04;B62D7/1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吉海莲 |
地址: | 23002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桥 转向 汽车 平行 调节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转向调节装置,特别是一种双前桥转向汽车的前转向轮平行度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不断加强对限载、超载的治理以及用户对运输效率的要求不断提高,双前桥转向汽车的市场需求不断加大。采用双前桥进行转向,其转向轮转动时的协调性至关重要,前桥车轮必须满足一定的转角关系,否则将导致轮胎异常磨损、行驶跑偏、转向摆振等诸多问题。上述转角关系主要通过运动学上的优化设计,以及后续制造、使用中对车辆直行状态时两转向轮平行度的调整来保证。国内主流双前桥转向汽车前轮平行度的调整大多依靠旋转转向直拉杆两端的接头改变转向拉杆整体长度来实现,调整时需将转向直拉杆接头从垂臂上拆除,调整完成后再进行装配,方便性较差,费时较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方便、快速调整转向轮平行度的双前桥转向汽车的前转向轮平行度调节机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前桥转向汽车的前转向轮平行度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杆;以可调节插入深度方式分别安装在所述调节杆两端的连接套;分别固装在所述连接套、另一端的转向拉杆。
优选地,所述调节杆的两端具有旋向相反的外螺纹,所述连接套内具有与所述外螺纹相对应的内螺纹,该连接套以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在所述调节杆两端。采用螺纹连接这一安装方式,通过旋转调节杆就可改变连接套的插入深度从而调整前转向轮平行度,操作简单易行。
优选地,所述调整前转向轮平行度连接套、的外壁上分别设置有锁紧孔,所述锁紧孔上分别装有用于将所述连接套锁紧在所述调节杆两端的螺栓和螺母。锁紧孔的设置及其锁紧的方式,可以保证调整后的调节杆和连接套之间的距离保持稳定不变,确保调整前转向轮平行度的精度。
优选地,所述调节杆上设置有至少一组扳手夹持口,便于通过扳手来旋转调节杆。
优选地,所述连接套分别与其对应的转向拉杆一体成型,从而保证了连接套和转向拉杆的刚度和强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调整连接套插入调节杆的深度即可根据需要调整前转向轮平行度,易于实现检测与同步调整,避免了拆卸转向直拉杆接头,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前桥转向汽车的前转向轮平行度调节机构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前桥转向汽车的前转向轮平行度调节机构的局部视图。
图中:1、5-转向拉杆、2、4-连接套、3-调节杆、6-锁紧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双前桥转向汽车的前转向轮平行度调节机构,如图1所示,包括:调节杆3;连接套2、4;转向拉杆1、5。
调节杆3的两端具有旋向相反的外螺纹,连接套2、4内具有与所述外螺纹相对应的内螺纹,连接套2以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在调节杆3的左端,连接套4以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在调节杆3的右端。
连接套2中非与调节杆3连接的一端固装有转向拉杆1,连接套4中非与调节杆3连接的一端固装有转向拉杆5。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套2和转向拉杆1一体成型,连接套4和转向拉杆5一体成型,采用一体成型从而保证了连接套和转向拉杆的刚度和强度。但这并非唯一选择,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将连接套和转向拉杆分别单独制造后再装配成一体,如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或压铆的方式将二者装配。
如图2所示,连接套2、4的外壁上分别设置有锁紧孔6,锁紧孔6上分别装有用于将连接套2、4锁紧在所述调节杆3两端的螺栓和螺母。锁紧孔的设置及其通过螺栓螺母锁紧的方式,可以保证调整后的调节杆和连接套之间的距离保持稳定不变,确保调整前转向轮平行度的精度。
调节杆3上设置有两组扳手夹持口,便于通过扳手来旋转调节杆。
该调节机构联接于双前桥转向传动机构中,如图1所示,通过旋转调节杆3调节转向拉杆1的A端和转向拉杆5的B端之间的距离,推动前轮转动,调整前转向轮平行度。该机构联接于双前桥转向传动机构中,兼具转向直拉杆作用。
本调节机构的使用方式如下:
对前转向轮平行度进行调节时,拧松连接套2、4锁紧孔6上锁紧调节杆3的螺栓螺母,将扳手夹紧在调节杆3的扳手夹持口内,旋转调节杆3,由于调节杆3与连接套2、4通过螺纹连接,且螺纹旋向相反,旋转调节杆3时,连接套2和连接套4的移动方向相反,进而导致分别与连接套2、4固装的转向拉杆1、5的A、B端的距离变化,推动轮胎转动,起到调节平行度作用,调节结束后,紧固锁紧调节杆3的螺栓螺母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088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