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针输液用组合密封盖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97444.3 | 申请日: | 2013-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941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吴红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市鸿萌橡塑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J1/14 | 分类号: | A61J1/14;A61J1/05 |
代理公司: | 江阴大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7 | 代理人: | 杨新勇 |
地址: | 214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液 组合 密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临床医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针输液用组合密封盖。
背景技术
人体静脉注射因药效迅速,近些年在医药卫生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密封盖作为输液瓶或输液袋的密封配件,其结构和材料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被不断的改进。在临床静脉给药治疗中,常需要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尤其是抗生素的广泛、大量应用,在连接输液管和溶解加药过程中反复穿刺瓶塞,会导致塞屑微粒进入药液。
有研究证明,用16号针头穿刺2枚次胶塞脱屑率可达42.3%,6枚次可达100%。由输液带入人体的微粒所造成的危害已众所周知。所以,人们采用了多种方法控制进入人体的微粒数量,特别是输液管末端的终端滤器的使用有效地阻止了进入人体的微粒数。近年来,终端滤器对各种大小微粒滤过的差异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些终端滤器对微粒的滤过不安全,人们在输液的制备、使用过程中仍应尽量避免微粒的污染。
因此,要彻底解决胶屑微粒对输液者健康的伤害,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密封盖做无针化方向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无针输液用组合密封盖,该无针输液用组合密封盖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实现输液和加药的无针操作,彻底避免储液容器中落屑的现象。
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无针输液用组合密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密封盖包括外盖、内盖、接头、弹性密封片和内芯,所述外盖包括盖体和用于与储液容器口配合连接的盖座,所述盖座盖座上端的盖体之间密封连接,所述内盖设置在所述盖座中并与盖座紧配合,所述内盖上设置有出液口,在所述出液口的上方周围设置有定位环或定位孔,所述定位环或定位孔内设置有可使液体通过的支撑件,所述接头的底端与所述定位环或定位孔配合,所述支撑件的顶尖顶压在所述弹性密封片的底面,所述弹性密封片的上表面外缘与所述接头的内台阶下表面接触配合,所述接头内设置有用于与无针输液管接头对扣并推动弹性密封片使液体流出的内芯,所述内芯的底面与所述弹性密封片上表面接触配合。
为了简化结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接头的外轮廓为阶梯轴,所述接头的内腔为与接头外轮廓同心的阶梯孔,所述阶梯轴包括第一阶梯轴、第二阶梯轴和第三阶梯轴,所述阶梯孔包括第一阶梯孔、第二阶梯孔和第三阶梯孔,所述第一阶梯轴套设在所述定位环内,所述弹性密封片设置在第一阶梯孔内,所述第三阶梯轴的外表面设置有与无针输液管接头配合的连接结构,所述内芯套设在所述第二阶梯孔和第三阶梯孔内。
为了保证密封盖组装在输液瓶或输液袋上后运输储藏过程中盖体内保持无菌环境,避免污染药物,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盖座和盖体为一体式,所述盖体上设置有拉环,所述盖座和盖体的连接处内表面设置有环状凹槽,所述盖体内表面设置有用于沿所述环状凹槽将盖座与盖体分离的撕拉凹槽。
为了操作方便,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连接结构为外螺纹,或为L形扣槽,或为凸扣。
为了方便加药,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内盖上设置有加药口,所述加药口的上方周围设置有加药导向筒,所述加药口或加药导向筒上设置有加药密封结构。
为了简化组合密封盖结构,方便制造,而且尽量减小支撑件对出液口出液的阻力,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支撑件为片状,所述片状支撑件的上部为顶角圆滑过渡的等腰三角形或梯形。
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可以为,所述支撑件的上部外轮廓为顶角圆滑过渡的棱锥或圆锥。
为了对密封片形成一定的夹持力,避免密封片经液体药物润滑后内芯按压时发生位移,导致难以复位,以致发生漏液,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阶梯孔内设置有穿过所述第二阶梯孔轴心的水平限位条,所述水平限位条与所述弹性密封片的上表面贴合设置,所述内芯底部设置有豁口,所述豁口两侧的支脚凸边与所述水平限位条两侧的第二阶梯孔相配合。
为了方便装配并锁定内芯,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三阶梯孔与无针输液管连接的一端至第三阶梯孔中部的空腔为倒圆锥台形。
为了保证盖体的撕拉快捷方便,制造模具结构简单,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撕拉凹槽为螺纹状凹槽,所述螺纹装凹槽的一端相对设置在拉环与盖体的连接处,所述螺纹状凹槽另一端平滑过渡至环状凹槽中。
为了保证盖体的撕拉快捷方便,制造模具结构简单,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可以为,所述撕拉凹槽包括设置在所述盖体内表面的开口凹槽,所述开口凹槽与所述拉环与盖体的连接处相对设置,所述开口凹槽的一端通过设置在所述盖体顶面和侧壁内表面的线型凹槽与所述环状凹槽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市鸿萌橡塑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市鸿萌橡塑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974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