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变压缩比发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87029.X | 申请日: | 2013-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45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刘鑫龙;洪伟;解方喜;苏岩;许允;李小平;丁明峰;钟兵;陈丽丽;赵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B75/04 | 分类号: | F02B75/04;F02D15/04;F02B61/06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邵铭康;朱世林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变 压缩比 发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用内燃机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改变活塞往复式发动机的几何压缩比的技术,尤其是和增压技术,发动机小型化趋势相配合的发动机技术。
背景技术
压缩比是气缸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的比值,其表示活塞由下止点运动到上止点时气缸内气体被压缩的程度,是衡量发动机性能的重要参数,是影响发动机效率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理论上,压缩比提高将带来热效率的提高。
而对于传统的往复式活塞内燃机而言,固定的压缩比不能充分发挥发动机的性能,事实上在小负荷、低速运转时,发动机的热效率低,相应地综合性能比较差,这时可以用较大的压缩比,而在大负荷、高转速运转时,若压缩比过高,则很容易发生爆震并产生很大的热负荷和机械负荷,这时可以用较小的压缩比。随着负荷的变化连续调节压缩比,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发动机的潜力,使其在整个工况区域内有效提高热效率,进而提高发动机的综合性能。
可变压缩比技术和发动机小型化的技术相配合,将可以达到汽车轻量化的目的,降低污染和能源消耗,对于低碳节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世界各大汽车研发机构很重视可变压缩比的研究,其中萨博公司的SVC(Saab Variable Compression)发动机,已证实可变压缩比技术的应用对于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具有显著的提高。法国的MCE-5(Multi-Cycle Engine-5 Parameters)发动机可以使压缩比7-20之间无级调节,其燃烧热效率可以提高20%,燃油经济性提高35%。日产公司研发的多连杆式的可变压缩比发动机,在有效控制噪声振动基础上,也能对发动机的性能产生明显的提高。中国目前还没有成熟的实验机型,只有相关专利的积累。
但目前综合来看,各个企业生产的实验机型都存在机构过于复杂,实用性不好的等缺点,面临量产化仍然需要走很长的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已有机构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克服现有机构存在的不足之处,实现发动机的可变压缩比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由飞轮1、动力传输轴后端轴承2、曲轴箱3、铰接座轴承4、铰接座5、动力输出轴6、动力输出轴前端同步齿轮8、动力传输轴前端轴承9、正时齿轮10、链轮11、链轮罩12、链轮罩孔13、皮带轮14、电动机罩15、电动机16、电动机输出轴17、蜗杆铰接座18、蜗轮19、蜗杆20、蜗杆轴承21、齿轮轴前端轴承22、齿轮轴23、曲轴前端同步齿轮24、曲轴支承座26、曲轴支承横梁销27、齿条28、升降控制齿轮30、齿轮轴后端轴承31、曲轴后端同步齿轮32、动力传输轴后端同步齿轮33油底壳34、汽缸体35、支承盖39、活塞上止点位置传感器47、转速传感器48、活塞上止点位置传感器47组成,其中曲轴箱3为龙门式结构,其内部动力输出轴6一侧固接有铰接座5,齿轮轴23位于动力输出轴6另一侧,齿轮轴23由曲轴箱3前后端的前端轴承22和后端轴承31支承;活塞上止点位置传感器47固接于曲轴箱3外侧;曲轴箱3由油底壳34封闭;动力输出轴6后端固连有飞轮1和动力传输轴后端同步齿轮33,动力输出轴6前端安装有皮带轮14、链轮11、正时齿轮10、动力输出轴前端同步齿轮8,正时齿轮10和链轮11外侧设有链轮罩12;动力输出轴6与曲轴支承横梁孔7过渡配合,动力输出轴6与n+1个和曲轴箱(3)中曲轴支承横梁25相同的曲轴支承横梁铰接;动力输出轴6由曲轴箱3前后端的动力传输轴后端轴承2和动力传输轴前端轴承9支承;蜗轮19固接于齿轮轴23前端,蜗杆20经电动机输出轴17与电动机16固接,蜗轮19与蜗杆20啮合;蜗杆20由曲轴箱3外侧镶嵌于蜗杆铰接座18的蜗杆铰接座轴承21支承;电动机16、蜗轮19和蜗杆20外设有电动机罩15;曲轴支承横梁25左端的齿条28与升降控制齿轮30啮合;齿轮轴23中段固接有和升降控制齿轮30相同的n+1个升降控制齿轮,齿轮轴23由齿轮轴前端轴承22和齿轮轴后端轴承31支承;曲轴支承横梁25经其上的曲轴支承横梁孔7与动力输出轴6活动连接,并经铰接座5上的铰接座轴承4与曲轴箱3活动连接;曲轴支承横梁25中的曲轴支承座26与曲轴29连接,曲轴支承横梁销27与曲轴横梁销孔43过渡配合;曲轴29中段支承于和曲轴支承横梁25的曲轴支承座26相同的n+1个曲轴支承座上;固接于曲轴29前端的曲轴前端同步齿轮24和固接于动力输出轴6前端的动力输出轴前端同步齿轮8啮合,固接于曲轴29后端的曲轴后端同步齿轮32与固接于动力输出轴6后端的动力输出轴后端同步齿轮33啮合;转速传感器48位于曲轴箱内;缸压传感器49位于燃烧室上方;电子控制单元与电动机16连接,并采集活塞上止点传感器47、缸压传感器49、转速传感器48的电信号,上述的n为直列式发动机的汽缸数,其值为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8702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载液压传动混合能源变频自发电系统
- 下一篇:一种纳米光触媒空气净化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