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止车身倾斜的减震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35349.0 | 申请日: | 2013-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097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时培成;陈陆骏;聂高法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G21/073 | 分类号: | B60G21/073;B60G17/016;B60G17/08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朱圣荣 |
地址: | 241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车身 倾斜 减震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止汽车减速、转弯时产生的汽车车身前倾、侧倾的减震系统。
背景技术
现在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的舒适度要求也越来越高,汽车慢慢成为人们上班、出行旅游选乘的交通工具的主流。
汽车行驶过程中,若减速则会由于惯性的作用产生前倾,乘客也会随车身前倾,会造成乘客舒适感下降;若汽车转弯,则车身容易向左和右倾斜,也容易使乘客不舒服,上述车身倾斜也是导致乘客晕车的主要原因。
目前车辆上使用的平衡装置中仅能在汽车转弯进行平衡处理,但不能减缓车辆刹车时的前倾。现在的市场存在的能够减缓车辆倾斜的装置结构很复杂,或者依靠单摆原理防倾斜,受外力干扰较大,可靠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实现一种在汽车减速、转弯时,减少汽车发生前倾、侧倾,保持车身稳定的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止车身倾斜的减震系统,该系统由电控部分和执行部分组成;
所述的执行部分包括安装在每个车轮臂轴与车身之间的减震器,所述的减振器包括油缸、将油缸分成上下腔室的活塞以及活塞杆,其中左前减震器与右后减震器的上、下腔室通过油管交叉连通,左后减震器和右前减震器的上、下腔室通过油管交叉连通,所述的油管均设有电磁阀;
所述的电控部分设有ECU,所述的ECU接收方向盘传感器、刹车行为传感器、轮速传感器采集的信号,并输出控制信号至电磁阀。
所述的方向盘传感器采集方向盘转角和/或转速信号,所述的刹车行为传感器采集刹车踏板位置信号和/或加速度信号,所述的轮速传感器采集车轮转速信号。
所述的方向盘传感器安装在方向盘上,所述的刹车行为传感器安装在刹车踏板上,所述的轮速传感器安装在车轮旁边。
所述的电磁阀为两位四通的常闭电磁阀。
每个所述的车轮臂轴与车身之间还设有悬架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减震系统通过控制单元EUC自动控制,更加的可靠,快速,能够更好的减缓汽车急刹车减速、转弯所产生的前倾,和侧倾,增加汽车的舒适性;同时采取对减震器的改进来实现减缓汽车急刹车减速、转弯所产生的前倾,和侧倾,其结构简单,无需添加过多的零部件,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每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减震系统主体结构线路示意图;
图2为减震系统右后半桥结构示意图;
图3为减震系统电子控制结构示意图;
图4为减震系统电子控制原理图;
图5为减震系统执行器油路原理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车轮;2、左前减震器;3、方向盘;4、方向盘传感器;5、刹车踏板;6、刹车行为传感器;7、右前减震器;8、轮速传感器;9、油管;10、右后减震器;10-1、上腔室;10-2、活塞;10-3、上油口;10-4、下油口;10-5、下腔室;11、左后减震器;12、车身;13、电磁阀;14、ECU;15、悬架弹簧;16、车轮臂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参见图1可知,防止车身倾斜的减震系统主要由电控部分和执行部分两个部分组成。
如图2、5所示,执行部分包括安装在每个车轮臂轴16与车身12之间的减震器、油管9和电磁阀13,减震器包括左前减震器2与右后减震器10、左后减震器11和右前减震器7,每个减振器均匀油缸、将油缸分成上腔室10-1、下腔室10-5的活塞10-2以及活塞杆构成,活塞杆连接车身12底部,油缸安装在车轮臂轴16上。其中上腔室10-1设有油管9连通的上油口10-3,下腔室10-5设有与油管连通的下油口10-4。
左前减震器2与右后减震器10的上腔室10-1、下腔室10-5通过油管9交叉连通,左后减震器11和右前减震器7也采用相同的连接方式,即左前减震器2上腔室10-1的上油口10-3通过油管9与右后减震器10下腔室10-5的下油口10-4连通,左前减震器2下腔室10-5额下油口10-4通过油管9与右后减震器10上腔室10-1的上油口10-3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程大学,未经安徽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353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