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增量成形板料组合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24762.7 | 申请日: | 2013-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12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李鹏阳;徐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D43/00 | 分类号: | B21D43/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李娜 |
地址: | 710048***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量 成形 板料 组合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夹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增量成形板料组合夹具。
背景技术
金属板料单点增量成形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日本学者松原茂夫提出的一种金属板料成形新工艺,即采用快速原型制造技术中“分层制造”的思想,将复杂零件的三维形状分解成一系列二维局部的塑性成形,无需成对模具,极大地降低了新产品开发的周期和成本。特别适合航空航天、汽车、家电等领域多品种小批量产品或新产品的试制与开发,而且该工艺方法所能成形的零件复杂程度比传统的冲压成形工艺高的多。
采用单点增量成形加工时,需要采用上下夹紧装置对金属板料进行压紧。现有的实验加紧装置是一个水平方向固定在机床基座上的圆形或方形托盘,在托盘的上下两个都伸出一个凸台,在凸台上面有螺栓孔,这些螺栓孔是用于加紧板料的。在装夹时,板料放在托盘的上面,再用带有螺栓孔的框架结构压料板压在板料的上面,然后使用螺栓进行加紧,使板料被压在压料板和托盘之间。这种压紧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但只能对固定尺寸内的板料进行加工,当板料的尺寸过大或者过小时就不能进行加工,故存在使用灵活性差,适用范围较小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增量成形板料组合夹具,解决了现有夹具存在的使用灵活性差,适用范围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增量成形板料组合夹具,包括下托盘和设置在下托盘上面的压料板,下托盘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托盘,底座通过螺栓固定在机床基座上,托盘两端分别设有凹面I,凹面I上设有螺栓孔I,压料板两端设有凹面II,凹面II上设有螺栓孔II。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凹面I的其中一个设置在托盘上表面,另一个设置在托盘下表面。
凹面II的其中一个设置在压料板上表面,另一个设置在压料板下表面。
螺栓孔II与螺栓孔I通过螺栓连接。
压料板与下托盘一一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增量成形板料组合夹具,提供了一种使用灵活,加工尺寸范围大的板料加紧装置,使用时根据板料的加工形状灵活的调整夹具的形状和大小;且每增加一对夹具可增加装夹的面积,减少一对夹具可减小装夹的面积,灵活性大,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增量成形板料组合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正六边形组合夹具的结构图。
图中,1.下托盘,2.压料板,3.机床基座,4.板料,5.工具头,11.底座,12.托盘,13凹面I,14.螺栓孔I,21.凹面II,22.螺栓孔II。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一种增量成形板料组合夹具,参见图1和图2,包括下托盘1和设置在下托盘1上面的压料板2,下托盘1包括底座11和设置在底座11上的托盘12,底座11通过螺栓固定在机床基座3上,托盘12两端分别设有凹面I13,凹面I13上设有螺栓孔I14,压料板2两端设有凹面II21,凹面II21上设有螺栓孔II22,螺栓孔II22与螺栓孔I14通过螺栓连接;凹面I13的其中一个设置在托盘12上表面,另一个设置在托盘12下表面;凹面II21的其中一个设置在压料板2上表面,另一个设置在压料板2下表面;压料板2与下托盘1一一对应。
现以正六边形为例,说明本实用新型增量成形板料组合夹具的使用方法:首先准备六组夹具,将下托盘1组成正六边形,如图3所示,然后采用螺栓将下托盘1固定在机床基座3上,把板料4放在下托盘1上面,用压料板2压住,每个压料板2和下托盘1一一对应,最后用螺栓固定住,工具头5就可以加工板料4了。
本实用新型增量成形板料组合夹具在装夹过程中可以组成任意大小的多边形,如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等,可以根据板料4的大小和形状,调节夹具的大小和形状,能够很好的满足实际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增量成形板料组合夹具,提供了一种使用灵活,加工尺寸范围大的板料加紧装置,使用时根据板料4的加工形状灵活的调整夹具的形状和大小;且每增加一对夹具可增加装夹的面积,减少一对夹具可减小装夹的面积,灵活性大,使用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247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墙板打平装置和系统
- 下一篇:一种油页岩热解用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