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速轨道车辆清障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88634.4 | 申请日: | 2013-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59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喻海洋;田爱琴;丁叁叁;陈书翔;王宝金;龚明;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F19/06 | 分类号: | B61F1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23 | 代理人: | 曲艳 |
地址: | 26611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速 轨道 车辆 清障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速轨道车辆清障装置,属于轨道车辆制造技术领域。背景技术
我国的高速铁路网络建设持续推进,上线运营的动车组及高速铁路车辆越来越多,保障铁路车辆安全无故障运营一直是车辆管理部门和制造商的首要要素。虽然高速铁路线路安全设施和安全保障持续加强,但是,我国的高速铁路线路长,线路跨越地质环境多样,无法提供完全无杂物的轨道线路。
目前运营的铁路机车的头部均设置了钢制排障器,该排障器距离轨道表面距离在200mm左右,在速度低于200Km/h速度运营下,能有效的清除列车运行前方的一般障碍物。但是高速铁路运行速度大于200Km/h,一些细小的障碍物在车辆高速运行时,造成瞬间飞窜,极易造成车辆的损坏,而此时,钢制排障器由于距轨面的距离限制,无法将贴近轨道部分障碍物清除,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安装和维修,能安全可靠的清除车辆道路上大小障碍物的高速轨道车辆清障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速轨道车辆清障装置,在头车车体底部的两侧各设置一个,由安装座和清障部件组成,所述清障部件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固定在车体底部,所述清障部件为叠置的双层橡胶板结构。
进一步,所述双层橡胶板在高度方向上错开布置,在车辆运行方向上位于前侧的外层橡胶板的底边在高度方向上的位置低于位于后侧的内层橡胶板的底边。
进一步,所述外层橡胶板与内层橡胶板相互错开的距离H为40mm-60mm。
进一步,位于车体两侧的所述双层橡胶板与车辆运行方向成一角度斜向设置,两侧的所述双层橡胶板沿车辆运行方向延伸后形成一夹角α。
进一步,所述夹角α的范围为45°≤α≤55°。
进一步,所述双层橡胶板的最底边与轨道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L为15mm至20mm。
进一步,所述安装座由一个框架及两个压板拼接而成,两个所述压板的顶部固定在所述框架上,所述框架固定在所述车体底部,所述双层橡胶板的上部夹在两个所述压板之间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
进一步,在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用于固定紧固件的一个或多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为沿高度方向延伸的长圆孔。
进一步,所述长圆孔的长度为60mm-80mm。
进一步,在所述紧固件上设置有防松装置。
综上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速轨道车辆清障装置,整体结构简单,易于安装、拆卸和检修,由于清障部件采用双层橡胶板结构,而且具底部距离轨道上表面的距离小,能提高清障部件的结构强度,有效清除轨面上小型障碍物,是现有车辆上钢制排障器的有效补充。
清障装置采用紧固件长圆孔配合安装,可有效调节安装孔的高度,保证清障装置的最下面距离轨道的距离在15mm至20mm的范围内,实现既保护车轮和车体部件,又同时不摩擦轨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向视图;
图3是图1的A向视图;
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
图5是图4的B向视图。
如图1至图5所示,清障装置1、2,头车车体3,车轮4,轨道5,内层橡胶板10,外层橡胶板11,安装座12,紧固件13,金属丝14,轨面15,框架16、压板17,安装孔1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速轨道车辆清障装置,在车辆编组的头车车体3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分别为清障装置1和清障装置2,清障装置1和清障装置2对称设置在头车车体3的两侧,从车辆运行方向看,设置在行驶的车轮4的前方,用于清除两个轨道5上的障碍物。该清障装置固定在车体底部的钢制排障器,该清障装置为钢制排障器的辅助设备。
如图3和图4所示,清障装置1和清障装置2的结构相同,均由安装座12和清障部件组成,清障部件为叠置的双层橡胶板结构。双层橡胶板包括内层橡胶板10和外层橡胶板11,在车辆运行方向上,位于运行方向前侧的是外层橡胶板11,位于后侧的是内层橡胶板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886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