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用暖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64601.6 | 申请日: | 2013-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57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曹皇亲;钟凌;吕慧;王海萍;杨菲菲;吴春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04 | 分类号: | B60H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吉海莲 |
地址: | 23002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暖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用暖风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的暖风装置是车辆的重要装置之一,冬天用于车辆采暖和去除车辆前档和侧窗玻璃的霜。大部分小型柴油车辆由于发动机运行的冷却水温度低,暖风机的效率较低,难以使车内的温度保持在15℃以上,给车辆的驾乘人员带来不便。
为了解决该问题,现在普遍的做法是增加用于直接向车内供暖的燃油加热器和电空气加热器。
然而,燃油加热器体积大,不便于车辆安装;24V或12V的电空气加热器电流比较大(普遍大于35A),表面温度高于100℃,装在车辆的仪表台下面长期工作对车辆的安全不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车用暖风装置,该装置在车辆常见的暖风系统的基础上,增加暖风辅助模块,解决了车辆暖风效果差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所述车用暖风装置,包括控制模块以及受控于所述控制模块的暖风机,所述暖风机的出液口通过管道连接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进口,所述发动机的冷却液出口通过所述管道连接所述暖风机的进液口,形成冷却液循环回路;其特点是,所述车用暖风装置还包括受控于所述控制模块且用于加热所述管道内流动的冷却液的暖风辅助加热装置。
优选的是,所述车用暖风装置还包括,
车内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车内的温度;以及,
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管道内流动的冷却液的温度;并且,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车内的温度小于等于第一车内温度限值,且汽车发电机处于工作状态时,或者当所述冷却液的温度小于等于冷却液温度限值,且汽车发电机处于工作状态时,在预设的延时时段后开启所述暖风辅助加热装置,直到所述车内的温度大于等于第二车内温度限值,或者所述冷却液的温度大于所述冷却液温度限值,或者所述汽车发电机处于停止工作状态时,关闭所述暖风辅助加热装置;
所述第一车内温度限值小于第二车内温度限值。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车内温度限值为15℃,所述第二车内温度限值为25℃,且所述冷却液温度限值为105℃;所述预设的延时时段为3s。
优选的是,所述暖风辅助加热装置包括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的加热器,所述加热器的加热部分伸入至所述管道内,以加热所述管道内流动的冷却液。
优选的是,所述车用暖风装置还包括暖风机开关、暖风辅助装置开关、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和三极管,其中,
所述暖风机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汽车蓄电池的正级,所述暖风机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信号输出端,顺次通过所述暖风辅助装置开关和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线圈连接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并且通过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线圈接地;
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所述汽车蓄电池的正极还:顺次通过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和所述加热器接地,并且通过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和所述暖风机的电机接地。
优选的是,所述控制模块为中央处理器、单片机、嵌入式处理器中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车用暖风装置在车辆常见的暖风系统基础上,增加了暖风辅助加热装置,解决了车辆暖风效果差问题,提升了汽车,尤其是柴油车辆,的暖风效果,使车内温度保持在15℃~25℃之 间。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用暖风装置的原理方框图。
图2示出了图1中所示的加热器、冷却液温度传感器与管道的配合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用暖风装置的控制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646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浅沟槽隔离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多段锥形混凝土杆的连接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