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制动软管保护套安装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25381.6 | 申请日: | 2013-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273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凌新新;詹锡兰;陈振文;张喜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27/00 | 分类号: | B25B2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汇智容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38 | 代理人: | 熊贤卿;潘中毅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动 软管 护套 安装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制动系统的制造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制动软管保护套安装设备。
背景技术
乘用车的制动性能是乘用车的安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制动软管是制动系统管路中最重要的一个零部件,连接着整车的制动硬管和制动卡钳,安装在整车悬架上,随着车辆上下运动和转向运动。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制动软管一般包括设置于两端的金属接头,还包括软管本体以及至少一个保护套,其中,保护套在制动软管上一般起定位和保护的作用。
如图1所示,是现有的一种制动软管局部纵剖视图,其软管本体7外径A为φ10.5mm(即10.5mm直径),而现有的技术中一般是通过手工把保护套装配到软管本体上的。图1中保护套8内径B一般处于φ11mm~φ11.5mm之间,即在保护套与软管之间存在有间隙,为了防止软管本体7与保护套8之间出现相对滑动,一般会在保护套8与软管本体7之间采用胶水(如502胶水或其他化学合成粘剂)粘接,即在保护套8与软管本体7之间形成有胶水层9。
但是,现有的这种制动软管的保护套装配方式,存在有如下的不足之处:
首先,现有的这种装配方式中,由于需要将保护套通过胶水逐个粘接,而一个制动软管上常常需要多个保护套,这种多次装配的方式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而且在粘接过程中保护套位置容易窜动,很难实现多个保护套的装配一次完成,以及很难实现每个保护套的精准定位。
其次,由于胶水是化学合成剂,采用胶水粘接保护套,会存在软管本体的橡胶可能会出现腐蚀开裂,或者由于胶水出现失效以使保护套非正常移动的现象,由于制动软管是高安全件,现有的这种装配方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另外,在制动软管设计阶段需要不断调整保护套的位置,而现有的这种装配方法,由于采用胶水粘接固定,无法调整保护套的位置,需要重新制作新的制动软管的样件,增加了设计成本和时间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制动软管保护套安装设备,可以提高安装保护套的效率、安全性好且可降低生产及设计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制动软管保护套安装设备,包括:
芯棒,其包括相互连接的细段、粗段以,所述粗段设置有用于容纳制动软管的中空腔;
端帽,用于固定所述制动软管的一端部,并保持所述制动软管在预定位置上;
模具,其由上盖与下盖枢设而成,在所述模具中形成有芯棒容置槽,在所述芯棒容置槽上间隔设置有保护套容置槽。
其中,进一步包括:牵引装置,与所述芯棒的细部相配合,牵引所述芯棒的细段使所述芯棒从所述模具的芯棒容置槽中抽离出来。
其中,所述模具与所述牵引装置均固定设置于一工装平台上,所述牵引装置连接有一卡板,所述卡板设置有缺口,所述芯棒的细段端部设置有卡持部,所述卡持部与所述缺口相配合。
其中,所述卡持部为锲形结构。
其中,所述模具的上盖与下盖通过一锁紧机构相锁固,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设置于上盖上的扳手以及设置于下盖上的卡持片。
其中,所述保护套的内径比所述制动软管的外径小0.2~0.3mm。
其中,所述端帽的外径大于所述芯棒容置槽的外径。
其中,所述端帽与所述工装平台相固定。
其中,在所述端帽上设置有垂直于所述芯棒的轴向的棒状突起;
其中,所述端帽设置为不对称的偏心结构。
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首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采用安装设备,对制动软管的保护套实现膨胀装配,可以实现一次性在一条制动软管上安装多个保护套,且可以保证每个保护套的精确定位,提高了生产效率;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采用的膨胀装配的方式,无需采用粘水粘接,不会出现保护套松脱以及其他安全性隐患,安全性好;
其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制动软管与保护套之间为膨胀装配的关系,通过对滑移力进行控制,可以及时调整保护套的位置,方便设计更改,又不影响保护套的作用,从而降低的设计成本以及时间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253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甘草低刺激护肤香皂
- 下一篇:一种车用甲醇汽油复合添加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