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船用中央冷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23842.6 | 申请日: | 2013-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732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王波;王志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双瑞精铸钛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J2/12 | 分类号: | B63J2/12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 41112 | 代理人: | 林志坚 |
地址: | 471039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央 冷却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用中央冷却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智能控制的船用中央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已知的,现有船舶用中央冷却系统是由两台中央冷却器组成,每台中央冷却器承担着60%左右的热负荷,海水侧通过海水泵进入中央冷却器,其进口温度通常在32℃左右,出口温度在42℃左右,循环冷却水通过淡水循环泵进入中央冷却器进行热交换,进口温度通常在50℃左右,出口温度要求低于36℃,冷却后的循环水再进入主机空冷器、主机滑油冷却器、主机缸套水冷却器、空调压缩机组、柴油发电机组对设备进行冷却。通常情况下,淡水循环泵为三台,两用一备,通电后即工频运行。而主机产生的热负荷并不是恒定的,当船舶低速运行时,主机产生的热量只有满负荷时的50% ,此时并不需要淡水循环泵满负荷运行,海水侧也不需要很多的流量,因此导致循环泵的能耗高,进而造成能源的浪费,大大增加了船舶的运行成本。
发明人经过检索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均没有发现船舶中央冷却系统关于智能控制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船用中央冷却系统,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板式换热器的海水进口处设置电动调节阀,同时在循环水出口设置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使循环水温度不高的情况下,循环水泵变频运行,电动调节阀自动调节海水进入板式换热器的流量,可以节约20%~40%左右的电能,进而延长了船舶续航能力等。
为实现如上所述的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一种船用中央冷却系统,包括循环水泵、板式换热器和控制柜,所述板式换热器一端的海水进口通过管路连接水泵,在所述水泵与海水进口之间设有电动调节阀,所述电动调节阀通过线路连接控制柜,在板式换热器一端的海水出口通过管路连接海水存储装置,其中板式换热器另一端的循环水进口通过管路连接循环水泵,在所述循环水泵与循环水进口之间依次设有软接头、止回阀和蝶阀,板式换热器另一端的循环水出口通过管路连接循环水存储装置,在所述循环水存储装置与循环水出口之间依次设有蝶阀、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分别通过线路连接控制柜形成所述的具有智能控制的船用中央冷却系统。
所述的船用中央冷却系统,所述电动调节阀两端的管路上分别设有截止阀,在其中靠近板式换热器处的截止阀与板式换热器之间依次设有压力表、温度表和蝶阀。
所述的船用中央冷却系统,所述海水存储装置与板式换热器之间设有截止阀。
所述的船用中央冷却系统,所述循环水泵设置为三台,三台循环水泵为并联连接,在每台循环水泵的出水口分别设有软接头和止回阀。
所述的船用中央冷却系统,所述循环水泵进水口的管路上依次设有蝶阀、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分别通过线路连接控制柜。
所述的船用中央冷却系统,所述板式换热器设置为两台,两台板式换热器为并联连接。
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所述的优越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船用中央冷却系统,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板式换热器的海水进口处设置电动调节阀,同时在循环水出口设置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使循环水温度不高的情况下,循环水泵根据采集的循环水出口的温度变频运行,安装在海水进口的电动调节阀对海水流量进行自动调节,提供最合适流量的海水进入板式换热器对循环水进行冷却,可以节约20%~40%左右的电能,进而延长了船舶续航能力等,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示意图;
在图中:1、压力传感器;2、温度传感器;3、循环水泵;4、软接头;5、止回阀;6、板式换热器;7、控制柜;8、蝶阀;9、温度表;10、压力表;11、电动调节阀;12、截止阀。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更详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双瑞精铸钛业有限公司,未经洛阳双瑞精铸钛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238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性能三球销等速万向节
- 下一篇:砂型铸造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