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纯机械锁止防滑差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76732.9 | 申请日: | 2013-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211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韩昌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昌利 |
主分类号: | F16H48/22 | 分类号: | F16H48/2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域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12 | 代理人: | 胡澎 |
地址: | 07215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械锁 防滑 差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抑制或影响差动作用的差速传动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纯机械锁止防滑差速器。
背景技术
为解决现有差速器存在的结构复杂和不能完全锁止的问题,本人在先申请了一种机械锁止防滑差速器的发明专利,专利申请号:201210440700.3。其结构是在壳体中设置中心挡块,在壳体的两侧端盖与中心挡块上分别支撑连接有左半轴和右半轴;在左半轴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旋齿轮,在右半轴上滑动连接有第二旋齿轮;在壳体的左侧接有与第一旋齿轮相啮合的第一旋齿杆,在壳体的右侧接有与第二旋齿轮相啮合的第二旋齿杆,两侧相邻的第一旋齿杆与第二旋齿杆的重叠端相啮合;在第一旋齿轮和第二旋齿轮两侧均布有动啮合齿,在壳体端盖内侧和中心挡块的两侧分别设有定啮合齿。这种差速器能够做到完全锁止,并且结构大为简化。但在样机试验过程中发现,第一旋齿轮和第二旋齿轮两侧的动啮合齿与端盖内侧和中心挡块的两侧的定啮合齿在啮合锁止的过程中,存在有碰齿的现象,既有短暂的工作噪声出现,还有啮合齿磨损严重的问题。而使用高耐磨合金材料制作动啮合齿和定啮合齿,则势必会增大差速器的制作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纯机械锁止防滑差速器,以解决现有动、定啮合齿啮合造成的工作噪声和磨损严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纯机械锁止防滑差速器,在圆筒状的壳体中部设置有中心挡块,在所述壳体的两侧封接端盖,在所述端盖与所述中心挡块之间支撑连接有左半轴和右半轴;在所述左半轴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旋齿轮,在所述右半轴上滑动连接有第二旋齿轮;在所述壳体的左侧接有与所述第一旋齿轮相啮合的第一旋齿杆,在所述壳体的右侧接有与所述第二旋齿轮相啮合的第二旋齿杆,所述第一旋齿杆与所述第二旋齿杆的内部有相互啮合的重叠端;其特征是,在所述第一旋齿轮和所述第二旋齿轮的两侧设置有动摩擦盘,在所述端盖内侧和所述中心挡块的两侧分别设有定摩擦盘,所述动摩擦盘可与所述定摩擦盘实施摩擦止动。
本实用新型以动摩擦盘取代第一旋齿轮和第二旋齿轮两侧的动啮合齿,以定摩擦盘取代端盖内侧和中心挡块两侧的定啮合齿,这样即可通过动、定摩擦盘之间的摩擦止动,实现差速器的防滑锁止。而摩擦盘之间的摩擦止动没有相应的工作噪声的产生,而且还会降低差速器的制作成本,制造容易,没有转速局限,并且能够实现差速器的完全锁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一旋齿轮与第一旋齿杆在壳体中的啮合形态示意图。
图中:1、动摩擦盘,2、第一旋齿轮,3、第一旋齿杆,4、第二旋齿轮,5、第二旋齿杆,6、右半轴,7、左半轴,8、定摩擦盘,9、壳体,10、中心挡块,11、穿接孔,12、端盖,13、法兰盘,14、螺栓,15、摩擦片,16、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壳体9呈圆筒形,内开轴向通孔,形成圆柱形内腔。在壳体9的外圆面上设置有法兰盘13,以与汽车驱动桥进行固定连接。在壳体9的内腔中部封堵并固定有中心挡块10,将壳体9的内腔分隔成左腔室和右腔室。在中心挡块10上开有轴向芯孔,用以支撑左半轴7和右半轴6的内侧端。在中心挡块1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圆环形的定摩擦盘8。
如图2所示,在壳体9的左端侧沿内腔的周边开有三个轴向的穿接孔11,在壳体9的右端侧也开有三个同样的穿接孔(以虚线的圆圈表示)。壳体两侧开出的穿接孔11在轴向上具有一定的偏转角度,并且在壳体中形成两两一组的相邻穿接孔。每个穿接孔11的外侧端开口在壳体9的端侧面,穿接孔的内侧端超过了壳体的中心对称线(图1),从而使壳体左右两侧相邻的两个穿接孔的内端头具有一段轴向重叠段。由于壳体两侧的穿接孔11在轴向上有相交的部分(图2所示),因而,在相邻的一组穿接孔的上述轴向重叠段就形成一个侧壁相通的通口。另外,壳体9两侧所有的穿接孔11均与壳体内腔在轴向上有相交的部分,因而,每个穿接孔11的侧壁均与壳体9的其中一个腔室的侧壁形成相通的条形通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昌利,未经韩昌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767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偏光片剥离装置
- 下一篇:一种贴膜机的贴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