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顶盖散热结构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59758.2 | 申请日: | 2013-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120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张祥宇;谢艳范;雷浩;马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6 | 分类号: | B62D25/06;B60K1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6 | 代理人: | 朱登河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顶盖 散热 结构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顶盖散热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对车辆发动机舱进行散热通常是必须的。图1是现有技术中后置发动机客车的发动机舱的散热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散热结构沿图1中A-A线的剖视示意图。
参见图1和图2,后置发动机客车的发动机舱通常在后围蒙皮22表面带有后围格栅23,在发动机舱门21上部与后围蒙皮22的邻接处带有散热间隙,进行散热。图2示出了图1所示散热结构的散热路径,一个散热路径是通过后围格栅23排出发动机舱内的热空气,另一个散热路径是通过后围蒙皮车内止口边24与发动机舱门21上部之间的路径排出热空气。
上述结构能够将发动机工作中产生的热量及时排出,保证发动机系统的工作正常。但是随着发动机马力的提升及附属设备的增加或燃料的替代导致发动机舱内的热量明显增加,比如燃油发动机改为燃气发动机后,一般较传统柴油车发动机舱温度高二十余度。如果发动舱内部多余热量不能及时排出,将直接影响发动机使用性能且减小发动机系统寿命。
因此,希望有一种散热结构来进一步改善发动机舱的散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结构来进一步改善发动机舱的散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顶盖散热结构,所述顶盖散热结构包括从发动机舱向车辆顶部延伸的通风管道,所述通风管道具有与发动机舱连通的下开口,以及位于通风管道上部的上开口,所述顶盖散热结构进一步包括散热罩,所述散热罩位于所述通风管道上开口的上方,且设置在所述车辆顶 部蒙皮上方,在散热罩底部与车辆顶部蒙皮之间设有间隙。
优选地,所述散热罩进一步包括位于顶部内侧的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散热罩带有前部格栅、后部格栅和侧面格栅。
优选地,所述侧面格栅的格栅孔顺时针倾斜45度。
优选地,所述侧面格栅的断面为Z型结构。
优选地,所述后部格栅斜向下倾斜。
优选地,所述前部格栅水平延伸。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顶盖散热结构。
优选地,所述车辆是后置发动机客车。
本实用新型的顶盖散热结构通过安装与发动机舱相通的通风管道,将发动机舱内的高温空气输送到车顶,极大地降低了发动机舱内的温度,有效保证发动机使用性能。在优选实施方案中,在车辆顶部安装散热罩,散热罩四面开散热格栅孔(车前部为进风格栅、侧面为负压导风格栅、后部为排风格栅),通过散热格栅孔将发动机舱内高温排到车外。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后置发动机客车的发动机舱的散热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散热结构沿图1中A-A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顶盖散热结构的示意图,该图是从下向上观察的。
图4是图3所示顶盖散热结构沿图3中B-B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顶盖散热结构沿图3中C-C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散热罩的仰视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散热罩的后视示意图。
图8是图6所示散热罩的侧视示意图。
图9是图6所示顶盖散热结构沿图6中D-D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10是图6所示顶盖散热结构沿图6中E-E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11是图6所示顶盖散热结构沿图7中F-F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12是图6所示顶盖散热结构沿图8中G-G线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597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具限位器
- 下一篇:超短半径钻完井专用柔性单元